近日,中国移动、中国电科、中国机械总院等多家央企,宣布携手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共同打造低空数智新引擎,绘制低空产业绚丽新图景。
中国电科集团首席专家左涛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低空经济要先解决安全托底问题。低空经济的安全问题尤为复杂,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飞行安全等多个方面,相比中高空,低空有大量的非合作风险目标存在,有高密度高频次多样化飞行的内在需求,当前存在监管技术手段跟不上、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飞行密度增加势必造成安全风险激增,在低空经济产业培育阶段要引起高度重视,需要行业各界共同努力去解决。
左涛认为,单从技术能力手段的角度来看,要解决两方面的困难。第一,如何形成对非合作目标的有效监管处置能力,难点有3个方面:一是无人机的非法组装和改装门槛低,风险源在大监管体系中从源头难以全面遏制;二是监管处置技术手段矛和盾失衡严重,低成本有效防护难,无人机速度能高达60米每秒,转弯半径小于2米,且目标特征很小、飞行轨迹多变,在城市复杂环境下对其低成本的探测跟踪和柔性处置很困难;三是人机分离、人在环路外,飞手定位和溯源查证困难,监管处置时无人机难找、飞手也难找,类比地面,交通管理若找不到车牌也找不到违章司机,就很难有效震慑随意调头、逆行等恶意倾向或危险行为,安全托不了底。
第二,如何低成本构建合作目标的安全管控体系,涉及多个方面:一是需要进一步完善身份识别认证技术推进注册登记;二是提升飞行器自身安全水平及智能避障等运行能力;三是完善通信导航监视气象航路等保障能力推动联网,并处理好军民地间的空域安全以及网络与数据安全等,这部分依赖于大规模低成本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受限于商业模式不明,前瞻性规划还比较困难,建设模式仍为按需增补为主,顶层缺乏明确的发展纲要,各地政府基本以场景驱动来制定产业培育规划,区域特征明显,政策标准完善不够、全局性统筹不足,低成本经济形态下的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核心产品尚待市场检验,支撑未来规模化运行的安全保障体系整体解决方案仍在探索中。
“中国电科在中高空空管体系中具备技术主导优势,针对低空经济的新形态新要求也在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左涛说。
据介绍,针对低空经济,中国电科发挥在飞行保障、安全防护领域的行业主导优势和在基础产品、核心设备上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低空保障、低空安全和低空制造三大方向上,布局了“天行、天卫、天工”三大产品系列,为行业提供核心产品和解决方案,并积极参与产业生态建设。
具体到低空安全,一是中国电科基于自身的体系能力和特有优势为行业贡献整体解决方案,包括面向未来大规模运行的高安全飞行保障体系“低空航行系统”、面向城市立体防控的安全体系“低空雪亮”,并在安徽、江苏、北京等地积极打造示范样板;二是积极提供核心产品服务,包括空域管理、飞行服务管理、网络安全、通信、导航、监视、气象、无人机监管与反制、飞行器与机载部附件,以及电池、芯片、导航模组、软件、任务载荷等基础产品;三是搭建安全技术测试验证公共平台,打造“中国电科低空安全验证试验基地”,为行业提供飞行安全、机地协同、对抗演进、检测评估四大服务。
低空经济对中国电科来说是低成本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左涛介绍,中国电科不仅要为低空经济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低成本关键核心设备和基础产品服务,还希望通过技术的双向赋能,推动安全领域的国家战略落地。
左涛认为,低空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局性、体系性很强,当前除了需要解决上面提到的技术能力手段之外,还需要国家层面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执行层面上加强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及安全监管执行。本次15家央企携手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在低空安全领域也具有互促互补的合作空间,例如中国电科空域管理、非合作目标监管反制、要地防护与中国移动的低空智联网,在体系能力上能有效互补,在身份识别、先进载荷、雷达与5G-A协同监视等方面,双方能够丰富产品谱系,拓展产品功能。目前中国电科和中国移动已开展对接,双方对深化合作都抱有极大期待。
“没有安全托底的低空经济是不持续、不健康的,当前各地探索培育低空经济的势头强劲,为避免因安全因素酿成'急刹车、开倒车'态势,在低空经济产业初期阶段,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低空安全托底能力建设。”左涛说。
上一篇:京津冀将共促低空经济“腾飞” 下一篇:长城脚下,低空产业“振翅欲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