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航局印发《海外航空货站建设运营指南》。这是我国航空物流领域首份指导企业“走出去”建设运营航空物流基础设施的政策文件。而这距离民航局印发国内版《航空货站收货工作规范》,刚刚过去两个月时间,足以看出航空货站发展在整个航空货运链条中的重要性,以及在确保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服务国家战略 推广试点经验
2021年1月,河南机场集团海外货站项目获批,被列入民航局首批“提升航空物流综合保障能力试点”,选址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成为了郑州机场作为国际货运标杆机场,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上的又一重要落地项目。背靠国内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菜鸟,已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比利时列日以及中国香港相继启动建设综合物流枢纽。
郑州机场和菜鸟作为国内航空货运典型代表,已经率先走上了布局海外的发展道路。这对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都有重要意义。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来看,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那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的要求也更加迫切。”
2021年,民航局启动了提升航空物流综合保障能力第一批试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当前,布达佩斯机场与郑州机场以现有设施设备,互为对方挂牌“海外货站”项目开展运行。目前,郑州至布达佩斯的全货机航班已达到每周固定7班,2022年运输货量预计达到2.5万吨,截至目前双方已召开近40次双周定期会议。此次印发《指南》,是在总结河南机场集团“海外货站”试点经验,吸纳菜鸟“境外枢纽”运营经验的基础上编制而成,重点回答了“为什么建、在哪建、如何建、如何运营、规避哪些风险”等问题。“支持企业建设海外货站,尤其支持在国家需要、地缘位置重要的关键区域布局建设,是服务我国经济发展,也是实现‘航空物流+产业’协同的有效举措。”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人还指出。
针对海外货站建设运营中的一些关键环节,《指南》给出了具体指引。首先是选址,项目前期需要对潜在市场需求科学研判,系统分析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地理区位、机场保障能力、项目经营风险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选址。其次是运作模式选择,建设运营主体可以选择采用轻资产、重资产等多种方式,租赁或者联合自建货站。若选择自建,可以和上下游企业共同成立投资公司,积极申请国家、地方政府相关资金支持,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合作,解决好投融资等问题。最后在货站运营模式方面,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当地企业加强合作,提供物业租赁模式、货站操作服务、专属运营服务、其他增值服务等多种业务。“所以我们强调,《指南》是一种行业引导,旨在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结合自身实力和市场需求,规范科学、合理有序开展项目建设,采取‘一地一策’‘一站一策’的方案,而不是倡导所有企业、一哄而上地进行投资建设。”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认为《指南》能够为大家提供专业的指导与参考,同时在航线网络布局及保障中形成联动效应。比如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郑州机场海外货站项目情况,部分客户主动联系对接业务,这也将反过来为郑州机场海外货站业务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河南机场集团投资公司总经理常晓涛表示。
畅通物流链条 从航空货运向航空物流延伸
近年来,特别是自疫情发生以来,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提升航空物流能力,比如航空公司加快构建空中运输网络,并加速向物流链条两端延伸,航空货运转型升级步伐逐步加快。而中国航空物流能力的短板也在此过程中显现出来。“从航空物流发展规律来看,我国航空物流表面弱在空中,实际弱在地面。”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地面尤其海外地面操作、通关与配送能力的缺失已成为影响航空物流安全与效率的关键,其中既有国际航空地面服务运营商能力不足的原因,也与缺乏海外合作伙伴有关。
海外货站表面上看是基础设施项目,实际上是集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连通、物流组织模式变革于一体的综合类项目。既涉及到空中航线布局优化,也涉及地面操作环节的自主运营,还延伸到地面配送、通关服务、信息化连通等多种功能。因此,建设海外航空货站,正是解决海外货物地面操作、通关与配送短板、延伸航空物流链条、促进行业降本增效的有益尝试。《指南》中提到,要通过建设运营海外货站,加强境内外企业多元合作,集成“空中网+地面网+货源网”,打通地面“最后一公里”,提供“一站式”物流产品。
郑州机场在试点中,就与郑州、匈牙利物流园区建立合作,积极拓展境内外两端地面物流配送功能,打造“门到门”物流产品。菜鸟则在多个境外重点城市布局了智慧物流枢纽,以及大量的保税仓、中心仓、中转仓、海外仓、自提点等物流基础设施,覆盖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等主要市场国家。目前,菜鸟还在境外已投产10个一级分拨中心。打通关键节点。在地面环节,则组建了欧洲卡车网络,覆盖德国、法国等欧洲核心国家。如以列日机场为中心,菜鸟建立了一张以欧洲七个核心国家为基础的卡车网络,拥有每天超过80车的运输能力。
通过聚焦“三新一高”要求,海外航空货站可以为高端制造企业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物流产品,从原材料生产供应、库存、市场响应能力等多方面,促进生产组织模式不断完善,有利于实现“航空物流+产业”协同,更好地提升航空服务“保通保畅保供”能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像上海化工院、密尔克卫公司等都是我们的海外货站合资伙伴,他们的加入也符合这两家企业布局全球的目标与远景。”常晓涛表示。而目前,国内两大龙头电商阿里及京东,都表达出了与该货站强烈的合作意向。
“下一步我们将要继续加快其他试点经验的总结推广,形成政策文件,在全行业进行推广应用和示范。同时,也积极鼓励企业申报新的试点,加快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研发与应用,持续通过试点牵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加强全球合作 从单一运营到共建共享
既然海外货站是涉及全产业链条的综合性项目,又依赖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因此,借助外力、形成合力,就是建设海外货站的重要思路。这其中既包括了航空公司、机场、综合物流集成商、专业地面服务运营商等各类市场主体,还包括了与境外企业的战略、业务、资本合作,“我们既鼓励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协同‘出海’,充分发挥海外货站对国内企业拓展国际航空物流市场的平台性作用。同时也鼓励企业用国际资源,补充国内企业航空物流链条短板,提升我国国际航空货运地面服务专业化水平,实现全球资源‘为我所用’”。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比如郑州机场海外货站就拟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进行投资运营。匈牙利布达佩斯机场就海外货站项目与河南机场集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计划项目初期由全球第三方平台或当地优势企业(SwissPort、Menzies等)负责货站操作,后期组织自己的地面操作队伍,自主运营货站。而菜鸟在香港机场的智慧物流枢纽则联合了中航集团、圆通等企业力量。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海外货站的建设运营,具有一定的制度文化敏感性,因此需要全方位‘属地化’融入当地的制度文化土壤,减少或避免技术、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冲突。”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因此,项目运作过程中,既要和“官方”加强合作,即和海外货站所在地民航、海关等政府加强沟通协同,解决航线航班、通关、信息化等问题。例如郑州机场与匈牙利海关在商品分类上达成一致意见,依托信息平台,推动监管互认等措施。同时,也需要和“民间”加强协同,即和当地航司、地面服务代理企业、地面配送企业等加强合作,通过共建获得当地企业的战略协同,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动双方实现共赢。当然,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南》对企业建设运营海外货站可能面临的风险做出了详细提示,包括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其他风险,以期引导企业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切实维护自身利益。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就需要研究出台航线航班、航权、时刻等专项政策,积极与发改、商务等部门加强协同,围绕海外货站建设中面临的投融资、法律法规、商务运营、资金出海、通关便利等问题,形成政策组合拳,来扮演好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坚实后盾。”航科院运输所所长张兵表示。
“其实在我们一年多的共建中,有讨论,有争执,从了解到熟悉,从磨合到默契,最终为共同目标形成了一致意见。”常晓涛说。在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河南机场海外货站项目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布达佩斯海关,主动参与项目的视频例会,并有意与中国海关达成更加深度的合作。
共建共享,为海外合作伙伴带来了客观的发展成果,也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共建海外货站的朋友圈。布达佩斯机场近两年来成为欧洲各大机场中货运量增速最快的机场,目前已成为中东欧最具影响力的航空货运枢纽之一。今年9月,布达佩斯机场伦敦举办的航空货运大会中,获得全球2022最佳航空货运枢纽奖,这是布达佩斯机场首次获此殊荣。目前,郑州机场也已与德国莱比锡机场和马来西亚吉隆坡机场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即将在近期签署合作协议,在两地分别建设海外货站。
当然,海外货站的建设,也在为中国标准“走出去”提供了可能。通过企业之间、政府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标准对接,可以推动我国民航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提升我国民航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意义深远。”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民航报 记者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