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用航空产业化关键在数字化
通用航空归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是民航两翼之一,产业带动作用强。2010年,国家低空空域改革拉开了新中国通用航空大发展的序幕,随着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8]号),我国通用航空虽然在“十三五”期间迎来的规模扩张和业态创新,但是以通用航空飞行量为核心的行业发展指标远远未达预期,2015年为77.8万小时,2019年106.5万小时,2020年98.4万小时,扣除疫情影响的2015-2019年均增长率8.2%,小于同期旅客运输量10.7%。虽然增速还不低,但综合考虑通用航空飞行量基数较低,还将航校飞行员培养纳入统计,具体到通航作业类和消费类飞行量增量就更低。《“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改革创新,加大行业引导力度,优化省域发展平台,加强资源配置和政策协同,改善运行环境,着力升级传统服务和拓展新兴服务,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拓展多元的通用航空网”总体思路,通航产业化持续推进。
如何推动通航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关键在于通航产业数字化水平和数字产业化能力。纵观其它产业数字化进程,大体上包括两大阶段:一是产业数字化,本质上是生产数据和管理数据的数字化,把所有业务流程全部都用数字化工具留存下来;二是数字产业化,将产业运转生成、收集并储存的全流程业务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方法总结出规律,进而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营销成本等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聚焦通航产业,笔者从航空器制造、运行生产组织、市场营销触达三个方面,简要阐释通航产业数字化现状:
1.通用航空器的制造方面。航空器制造属于高端制造业。我国高端制造业的产业数字化成效显著,进而通用航空器制造领域数字化工作推动较好,以中航工业、中航通飞为代表的“国家队”在制造数字化方面紧跟时代,以山河智能、亿航科技、中电科钻石、万丰航空为代表的“地方队”高度重视生产制造数字化升级;
2.通航运行生产组织方面。除了航校训练飞行之外,以运营直升机、轻型固定翼为载具的作业飞行、低空观光、体验飞行和通航短途运输的运输生产组织的数字化程度均不高。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量不大引致的运行生产组织相对简单,通航公司仅仅依靠传统线下组织方式可以满足现阶段航班运行需求;
3.通航市场营销触达方面。通航产品设计和交付受到运行生产组织场地的限制,消费型通航面临产品类型单一、终端价格过高、消费群体狭小、营销方法简单等现实问题,直接导致通航市场营销还停留在传统线下的B2B2C模式。通航产品设计非标准性也是通航企业很难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高效终端触达的B2C模式。
由此可见,现阶段通航数字化领域建设短板极为明显。不基于创造并满足终端市场需求的通航产业化是不可持续的,这也是近十年通航发展成效不及预期的根本原因所在。通航产业化关键在数字化,加速推动提升通航企业内部运行效率和外部营销能力则是其数字化的重点。
二、以智慧能力打通发展任督二脉
冯正霖局长在智慧民航会议上讲话明确指出:“全面实施以智慧民航建设为牵引的发展战略,是十四五期间民航发展的核心战略”。民航局高度重视,组织编制并印发《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民航发[2022]1号),分别从智慧出行、智慧空管、智慧机场、智慧监管四个领域规划了智慧航空运输的发展路线图。但是关于作为两翼之一的通航产业如何智慧化,似乎稍有提及。数字化不足、智慧化不够就是当前我国通航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参考智慧民航概念,笔者认为:智慧通航就是瞄准通航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应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新成果,创新通航运行、服务、监管、营销方式,实现对通航业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乃至全产业链进行数字化处理、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支持的新模式新形态。通航市场规模远不及运输航空,这也客观上决定了通航智慧化不能模仿运输航空的“战役式”全面升级,而是采取精准施策分阶段建设。诚如第一部分分析,现阶段通航企业运行效率低和营销能力差两大问题最为突出,以智慧化之法赋能,尽快打通现阶段行业发展的任督二脉将战术可行、战略得当。具体做法是:
1.基于智慧化创新柔性运营模式可全面提升通航企业运行效率。疫情反复,客观上造成以空中巡查、城市消防、石油服务、电力作业、海洋监测等为代表的作业类和以公务包机、空中游览、短途运输、医疗救护等为代表的载客类的通航市场需求端波动加剧。在此背景之下,传统通航运行的较强刚性与目前市场需求的较强弹性矛盾日趋激化,这倒逼通航企业需要采取更具灵活性生产组织方式——柔性运营模式。该模式要求企业通过对市场变化精准捕捉,动态地调整运营策略和方式,对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数字化能力提出极高要求。通航企业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以直升机为载具的通航企业为例,一些相对刚性的使用场景如:空中游览、海上油气平台人员和物资运输、医疗急救运输等,由于直升机在有效载荷、内部空间、整体稳定性等方面优势仍具有较强业务稳定性。但是一些应用领域如:空中巡查、电力巡线、执法监查等则有可在工业用无人机快速发展背景下,减少对现有直升机平台依赖。为此,增强自身智慧化能力进而提升运行效率,尽快构建柔性运营模式是传统通航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基于智慧化创新随处运营模式可全面增强通航企业营销能力。直达消费者模式是大消费时代下的未来发展方向,该模式成功关键核心要素是缩减中间渠道、以消费者需求导向、善于创新营销。这恰恰是现阶段通航企业最为欠缺的能力。随着加快逐步融入数字化变革浪潮,通航企业数字化基础将更加夯实和应用也将更为多元。“随处运营”(AnyWhere Operation)模式将有望成为支撑通航企业可具备直达消费者营销能力的创新。通航企业前期数字化建设中形成的数据孤岛将会串联互通,“碎片化”数字工具与服务应用将会整合成“体系化”数字生态。丰富的数字应用将有力赋能通航企业实现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通过针对客户需求更有效快速响应,拉近距离并能实现与客户直接在线沟通,通航企业从中能够收集大量直接客户信息与需求反馈数据,从而正反双向促进产品优化和运营提升,实现更加高效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当然,能达成“随处运营”模式的前提就是通航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和智慧化能力。
三、启动智慧通航建设已时不我待
《“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坚持安全发展底线和智慧民航建设主线,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质量效益、产业协同。智慧通航是智慧民航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其应有之意。虽然不是本期《智慧民航建设路径图》规划重点,但在“十四五”期间,民航局牵头,组织各方力量尽快启动智慧通航建设在规划和顶层架构方面研究工作时间紧迫。笔者认为,我国智慧通航建设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特征:
1.轻量化。通航企业多数资本体量小,往往无法独立负担大规模全面数字化、智慧化所必需的软硬件成本开支。建议智慧通航技术路线选择基于Saas技术的轻量化架构,实现“通航一手机”目标。该路线可以控制住通航企业技术升级初期投入规模,比较容易实现广泛铺开,尽快补齐通航业运行的数字化短板并能从中感受到提质增效的“获得感”。
2.即刻化。缩短通航企业智慧化过程的投入和产出“时差”。智慧通航建设是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建议现阶段要突出“即刻化”思路,探索以专项补贴形式支持通航企业采购通航数字化软件,助力其即刻实现数字化运行和营销能力,鼓励以“混合云”模式存储运行数据,为全行业智能化夯实基础。
3.生态化。通航产业链长、市场主体多,智慧通航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议紧紧围绕市场变化、通航公司的切实需求搭建起智慧通航生态圈。使用直升机、轻型固定翼、公务机等传统载具的通航企业智慧化将是重点,是现阶段我国通航业整体提质增效的关键。传统通航企业需要尽快融入智慧通航生态圈,并以智慧通航之法赋能产业升级。
综上所述,“十四五”智慧民航建设,一个都不能少。我国通航业要尽快补齐通航数字化短板,要加速构建通航智慧化强板。以数字化、智慧化路径促进我国通航业市场潜能全面释放,实现增强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通航之翼”弱项的目标。
上一篇:浅析长三角地区通用航空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