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近日印发,对未来5年全市综合交通发展作出总体部署。
《规划》提出两个阶段发展目标。
面向2025年,基本建成“开放畅达、立体融合、低碳智慧、安全宜行”的交通强国城市范例,“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更加完备。记者了解到,“12312出行交通圈”具体是指与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2小时通达,与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123”快货物流圈意味着,省内1天送达,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面向2035年,深圳将率先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建成“三个1000公里”骨干交通网,即1000多公里城市轨道、1000多公里高快速路、 1000多公里高铁、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成为全球交通运输创新引领者。
为确保目标落地实施,《规划》细化分解目标,提出“打造全球湾区核心枢纽海港”“构建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等八大任务。
【规划亮点】
加快前海、南澳等客运码头建设
加快盐田港东作业区、西部出海航道二期、小漠国际物流港、亚洲东部LNG加注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前海、南澳等客运码头规划建设,发展深惠汕东部海上航线,加快推进南澳码头规划建设,研究在坝光、新大等片区规划选址海上休闲和客运码头。
丰富邮轮旅游国际国内航线,推进深圳至东南亚国家“飞机+邮轮”业务。推进“海上看湾区”主题旅游项目,开通以蛇口邮轮母港为基地的直升机 “空海游”观光航线,创建成品质卓越的国际邮轮枢纽港。
促进现代航运及服务业集聚发展,吸引航运金融、法律服务等航运要素落户深圳。
到2025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3300万标箱,LNG接收规模达到1600万吨,邮轮旅客吞吐量达到60万人次。
打造都市圈“2+2”机场群体系
推动深圳机场第三跑道、T1和T2航站楼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国际客货运航线恢复及拓展,打造面向亚太、连接欧美澳、衔接“一带一路”的航线网络。
打造都市圈“2+2”机场群体系。加快南头直升机场迁建至龙华樟坑径,启动深汕通用机场规划选址工作,加强与惠州机场合作。到2025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7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210万吨。
广深第二高铁争取“十四五”开工
完善“南北终到、东西贯通、互联互通”的高铁通道布局,优化深圳铁路多枢纽体系。东部方向,加快建设深圳至深汕特别合作区高铁,谋划深圳至河源高铁、衔接杭州至广州高铁,形成深圳与长三角地区联系的新通道。中部方向,建成赣深高铁,加快推进广深第二高铁规划建设,争取“十四五”期间开工,形成深圳联系长 江中游城市群的新通道。西部方向,加快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建设,积极推动深圳至南宁高铁前期工作,打通深圳面向大西南的战略通道。完成平盐铁路复线和电气化改造工程。研究推进与国内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
加快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至皇岗口岸段、深大城际、深惠城际、大鹏支线等城际铁路建设,开展深莞增城际、深广中轴城际(常龙城际)、塘厦至龙岗城际等前期研究。
建成深中通道及深圳侧连接线,规划预留伶仃洋通道、外环高速西延等跨江通道,促进珠江东西两岸资源要素便捷流通。开展河惠汕高速公路连接线规划研究,规划预留深汕跨海高速。
加快推进外环高速三期、机荷-惠盐高速改扩建、深汕第二高速、宝鹏通道、罗沙路复合通道改造、妈湾跨海通道、侨城东路北延等建设,完善“八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体系。发挥轨道交通骨干作用,引领深港两地“双城三圈”发展新格局。
到2025年,铁路通车里程达到300公里,高快速路里程达到670公里。
构建三级物流枢纽体系
聚焦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商贸服务业发展优势,推动商贸服务型、空港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构建“对外物流枢纽+城市物流转运中心+社区物流配送站”三级物流枢纽体系。
拓展全货机航线、提高腹仓带货能力,形成以宝安国际机场、平潭机场为枢纽的通达国内、链接全球的货运通道网络。依托宝安国际机场扩建,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入驻,积极推进“快递出海”,提升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货运能力。
到2025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左右,快递业务量达到100亿件。
建成1-2条自行车高速公路
加快推进城市轨道四期、四期调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五期建设规划编制及落地实施。建成5号线西延、8号线二期、6号线支线一期、12号线、13号线、14号线、16号线、20号线一期、3号线四期、6号线支线二期、7号线二期、8号线三期、11号线二期、12号线二期、13号线二期(南延)、13号线二期(北延)、16号线二期等线路。
在主要线路和站点全面推行“公交准点”服务。构建连续成网的公交专用道体系,规范引导公交专用道智能化监督与管理。
规划建设自行车高速公路和慢行骨干网,完成1-2条自行车高速公路建设,打通12条慢行骨干网节点。以轨道站点为中心、主次干道为重点,完成1500公里非机动车道建设目标,
至2025年,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81%,非机动车道里程达到3500公里。
培育新能源二手车交易市场
规划布局全市综合能源(油、气、电、氢)补给设施,重点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充换电、加气、加氢等综合服务能力,率先在工业园区、港口码头等试点建设加氢站。鼓励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口码头、枢纽场站和停车场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布局光伏发电设施。
逐步放宽新能源小汽车增量调控指标申请条 件,健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流通机制,培育发展新能源二手车专业交易市场及鉴定估价机构。到2025年新能源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
建设交通运输一体化智慧平台
建设交通运输一体化智慧平台,打造综合交通“数据大脑”,实现“监管一张网、决策一张图、出行一张脸、运输一张单”,提升交通运输管理精细化水平。
培育智慧交通创新主体,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探索完善与交通新技术应用适配的行业标准规范。加快基于5.9GHz 频段的车联网专用通信网络建设,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打造智慧出行平台“车城网”,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与管理协同,促进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下一篇:风雪中坚守的昆明机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