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6327,地面静风,跑道31,可以起飞。”2021年12月30日06时40分,随着去往兰州的春秋航空9C6327航班起飞离场,标志着宁波栎社国际机场进离场分离飞行程序正式运行,同时也标志着宁波机场空域近30年来最大调整成果的正式实施,宁波机场从此结束“单通道”运行模式,正式迈入“双通道”时代。
宁波民航于1984年正式通航,1990年搬迁至栎社机场。1996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正式迈入国内繁忙机场行列。2005年,宁波航空口岸对外籍飞机开放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宁波成为长三角地区继上海、南京、杭州之后的第四座国际机场。
“改革带来最大的红利是既调动了民航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又调动了机场这个市场责任主体的积极性。”浙江省机场集团副总经理、宁波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建根说,由省机场集团统筹浙江各地机场各种资源,这从体制上彻底解决了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转而向“雁阵齐飞”的大集团化发展模式转型。
2018年,宁波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一举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货运吞吐量10.6万吨,正式跻身世界繁忙机场行列,成为全国第33个千万级机场。
一直以来宁波地区空域环境复杂,可用资源有限。华东地区航班流量占到全国三分之一左右,而空域面积仅占九分之一,空域内的航班流量在全国范围内密度最高。同时,宁波机场所在的长三角区域,又处于华东地区繁忙空域的核心,区域内密布着上海浦东、虹桥、杭州、南京等多个大型民用机场,空域面积仅占华东地区不到五分之一,却承担着华东地区近一半的航班流量。此外,还有空域内其他用户常年频繁活动,空域资源更是“寸土寸金”。
空域资源紧张导致的航班放行延误情况日益严重,使得宁波机场航班正常性一度徘徊于千万级机场的低位,这一方面制约了机场航线网络的进一步拓展,影响了对机场真情服务理念的诠释,背离了航空运输快速便捷的初衷,也给旅客乘机出行体验带来不便。
要从根本上提升保障能力,就必须从往来宁波的“天路”着手,突破空域瓶颈制约,打破原有进离场航路未分离的“单通道”运行模式。
2018年,宁波机场紧紧抓住长三角地区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期,正式启动宁波机场进离场航线分离工作。三年多来,宁波机场深入践行军民航融合发展理念,发扬“敢想、敢做、敢担当”的精神,主要领导挂图作战,亲自带队,积极协调军民航各方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任务路线图,全力加速推进机场空域优化和进离场分离工作。
“这是一项艰苦而持久的开创性工作,需要久久为功。”宁波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剑寒介绍说,2019年以来,在东部战区空军、东部战区海军、民航华东管理局、民航华东空管局等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帮助下,宁波机场协调军地方、民航等20余家部门单位,召开不同层级大小会议近20次,优化调整、修改完善设计方案30余稿。
2020年6月,宁波机场空域优化工作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增加总面积652平方公里的3块常态化可用空域,增幅达40%,实现了自1992年以来机场最大范围的空域优化调整,从根本上改善宁波机场空域环境,为进离场分离飞行程序调整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空域优化取得突破后,为使成果转化尽快落地见效,在反复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机场联合各方不断打磨优化飞行程序调整方案。经过不懈努力,再次获得军方支持,2021年军方又让出了对飞行程序优化至关重要的一块12.59平方公里面积的关键空域,并增设一条庵东至九亭方向航线,有效缓解上海、杭州、宁波、舟山机场在庵东区域飞行矛盾突出的历史性难题。
飞行程序评审报批、模拟机验证、真机试飞、资料上报、运行宣贯……实施前的各项规定动作,宁波机场按照既定方案一气呵成,新飞行程序最终确定于12月30日正式运行。
“新的飞行程序实施后,宁波机场运行效率将提升约25%,全天航班平均延误时间将缩短20%以上,将有效缓解宁波机场春运、暑运等航班大流量及日益增长的航班量与宁波空域有限条件的矛盾。”冯剑寒说。
“此次进离场分离实施是宁波民航高质量发展中的里程碑标志,也是长三角地区军民航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硕果,更是我省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的重大突破。”魏建根介绍说,升级后的空域和航线资源将满足宁波机场二跑道投运前保障年旅客吞吐量2000万人次的发展需求,使得往来宁波的“天路”更宽、更畅、更高效。
魏建根表示,展望未来,宁波机场将以新一轮总体规划调整和机场四期工程建设为依托,研究和明确远期空域结构、飞行程序优化的方向,继续为宁波民航腾飞奠定坚实基础,在加快建设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中体现更大的担当,为浙江擘画“民航强省”新蓝图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