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
省交通运输厅铁路机场处处长高登友介绍,“十四五”期间,山东将围绕交通强省建设,以“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型机场建设为引领,聚力补短板、提品质、优服务、强保障,加快打造以枢纽机场为骨干、非枢纽机场和通用机场为重要补充的现代化机场群,不断增强山东省民航的国际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8月12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这是山东首个最高等级4F级机场和集航空、高铁、地铁、高速公路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全国首批智慧机场示范项目。
按照此前的数据,截止到“十三五”末,山东已经拥有济南遥墙、青岛流亭、烟台蓬莱、威海大水泊、临沂启阳、日照山字河、东营胜利、济宁曲阜、菏泽牡丹、潍坊南苑10座民用运输机场。遍布全省的机场成为加速通畅内循环网络、稳步拓展外循环通道的重要一环。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省民航运输市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2511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21.5万吨,起降260.9万架次。2019年,全省累计执飞航线721条,其中国内航线617条,国际及港澳台地区航线104条,分别比“十二五”末增加72.9%、72.8%和73.3%;累计通航城市163个,其中国内城市124个,国际及地区城市39个,分别比“十二五”末增加41.7%、45.9%和50%,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中小机场激发地区经济发展活力
前不久,在临沂举办的“第四届民航中小机场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上,中国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在论坛上指出:“目前,我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245个,其中191个是旅客吞吐量200万以下的中小机场,占比达到78%;‘十四五’期间,还将新增30个左右的运输机场,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机场。”
近年来,国内中小机场发展呈现出数量越来越多、运量越来越大、分布越来越广趋势,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加凸显。中小机场的持续快速发展,大大完善了我国现代化机场网络体系,有力支撑了我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了民航运输的贡献度、融合度和便捷度。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市场在不断下沉。三四五线城市的消费不断提高,尤其是对服务消费的需求日益旺盛,包括旅游、商务在内的服务消费都在不断下沉。中小机场可以满足三四五线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并进一步扩大内需市场。
在山东,今年4月2日建成并投入运营的菏泽牡丹机场,截止到7月10日,通航城市已达14个,逐步满足菏泽当地旅游业和商贸出行需求。
“菏泽牡丹机场是2017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的民用中型支线机场,是山东省重点工程,也是菏泽市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中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兴军介绍,“本期按年旅客吞吐量9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500吨设计,设9个停机位,飞行区等级为4C,跑道长2600米宽45米,总投资19.79亿元,占地2306亩。”机场民航专业工程于2019年11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2021年4月2日正式通航,创下机场建设的“菏泽速度”。
据统计,在全国59个国际机场中,中小机场有17个,占比近30%,成为地方经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抓手。以威海机场为例,当年威海机场在通航初期年旅客吞吐量连续8年低于10万人次,2004年机场航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威海至首尔国际航线正式开通,将威海至韩国的交通时间由海上的14小时缩短至空中的45分钟,不仅机场业务量开始快速发展,而且显著加快了当地吸引外资的速度,极大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2019年,威海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00万人次,国际旅客超过60万人次。
中小机场撑起了航空运输的半壁江山,下一步如何发展?董志毅指出,要进一步完善中小机场安全监管体系,确保中小机场安全运行。同时,要深化中小机场属地化改革,系统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机场运营管理模式。坚持完善财经政策支持体系,支持中小机场建设发展,尤其是支持脱贫地区机场建设。
因此,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司长韩钧表示:“要高度重视中小机场服务国内大循环的关键作用,着力推进中小机场建设,推动机场布局和保障能力取得新突破。”同时,也应注重航线航班培育,努力拓展和完善国内航空运输网络。还要创新机场管理运行模式,为中小机场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活力。并通过强化政策支持,为中小机场高质量建设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7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高登友介绍,按照“十四五”规划,山东将打造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运输机场群。对标“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支持济南、青岛打造国际枢纽机场。除了青岛胶东机场投入运营,还将加快推进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力争今年工作区建成投用,综合交通中心全面开工。
烟台、临沂则着力打造区域枢纽机场,全面加快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二期、临沂启阳国际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力争2022年建成投用。此外,山东还积极推进济宁、威海、潍坊机场迁建和新建枣庄、聊城机场。到2025年,全省运输机场总数达到12个,100公里县级行政单元覆盖率达到95%。
高登友说,今年将建成投入运营济南商河、青岛即墨、临沂费县、临沭蛟龙等通用机场,全面推进济宁梁山、德州庆云等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到2025年,全省通用机场达到30个,建设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此外,山东还将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民用机场建设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省民航发展专项小组职能作用,建立协同联动体制机制。
通过做大做强民航发展平台,加快推进菏泽牡丹机场整合,按照“建成一个、整合一个”原则持续推进其它运输机场整合,统一协调配置全省空域、航权、航线、航班时刻等资源,促进各机场合理定位和专业化分工。
高登友介绍,我省将依托省机场建设投资基金,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加大省市财政资金保障,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筹融资渠道。加快构建广覆盖、多层次航线网络,拓展国际直航航线、打造国内空中快线,做优“环鲁飞”短途航线等举措。
预计到2025年,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1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00万吨,起降达到85万架次。航线网络通达通畅性进一步提升,国际/地区通航城市达到60个,国内通航城市达到130个,国内快线(单向10班/日以上)达到20条,开通定期货运航线30条以上,通航短途运输航线达到15条。
未来,“省内成网、畅达全国,面向日韩、联通世界”的航线网络将全面建成,依靠济南、青岛“双枢纽”的龙头带动作用,突出全省各机场优势,深化差异化定位、协同化发展,不断优化航线网络结构,强化快线建设,持续增加航空运力投入,推动时刻资源优化配置,与高铁网络、通航网络高度融合。
山东机场发展的新格局,逐渐成形。
上一篇:后疫情时代机场商业能否留住旅客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