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四月天,樱花盛放春意浓。
而地处鄂西的神农架,山高林密,此时仍是漫山白雪未消融。
4月7日~9日,一场研讨会在神农架林区召开。这是一次被誉为“破冰”的闭门会议,主题只有一个:彻底破解神农架机场的发展困局。民航局、湖北各主要民航单位、中部战区与神农架林区、宜昌等地相关职能部门、地面客运交通企业、旅行社等负责人聚首一堂,共同为神农架机场、宜昌机场一体化运行敲定最终方案。
当前正值民航“十四五”规划编制之际,在新一轮改革路线图上,两座机场破除体制障碍,以“一盘棋”思路引领发展突围,试点一体化运行,能否“一子落而满盘活”?能否为中国民航中小机场群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打造出中南样板?近日,记者走进湖北神农架、宜昌、武汉等地探寻答案。
“网红机场”遇冷:飞不起,难落下
长江边,汉水旁,有一片群峰耸立的高大山地,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神农架。它是我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三大保护之都,以原始、神秘闻名于世,以强大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神农架人一直有个机场梦,盼望能够在家门口坐上飞机,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而世界各地的游客能够乘飞机来神农架旅游。2014年5月8日,一座现代化机场在2580米的神农顶拔地而起,机场航站楼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设3个C类机位,跑道长2800米、宽45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5万人次的需求。作为中南辖区内唯一的高高原机场,神农架机场云海萦绕,一片澄澈,令人如置身仙境,被广大旅客誉为“网红机场”。
神农架红坪机场的正式通航,大幅缩短了旅客从武汉到神农架的出行时间,过去乘汽车9个小时,如今变为50分钟。航空出行如此便利,本应机场人流如织,但结果大大出人意料——机场运行已近7年,旅客吞吐量一直在低位徘徊,2017年~2019年旅客吞吐量分别仅为1万人次、2万人次、4.4万人次。在走访神农架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了奇怪的现象,一边是景区旅游开发红红火火,另一边是机场冷冷清清,一天航班仅2架次。
制约神农架机场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天气。据统计,神农架机场常年航班正常率不到60%,执飞率不到70%,天气原因影响航班执行占80%。有机组告诉记者:“在起飞时,神农架机场处于适航状态。在飞机准备落地时,突然出现一团雾盖在跑道上,飞机盘旋几圈后雾依然没散去,只能往回飞。”
神农架机场全年雾天近120天、全天大雾近30天,加上数分钟内发生量级变化的天气情况,不仅让机组望而却步,也让神农架当地旅行社大吐苦水。“不确定性带来后续一系列问题,协调难度大,旅客满意度下降,成本收益低,实在不敢接机场的团”。
飞不起、难落下,航企不愿飞,机场航班少,运营品质不高,亏损也就顺理成章。“一方面,财政本就不宽裕的林区政府勒住裤腰带,每年补贴航线,勉强守住仅有的几条航线;另一方面,由于机场发展受限,运行保障难度大,效益欠佳,发展前景不明,很难留住人才,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熟悉内情的民航人士向记者介绍。
与此同时,翻过楚烽山,郑万高铁神农架站如巨龙般静卧在山谷间,站台已基本建成,预计明年6月通车。未来通过高铁抵达武汉的时间将缩短至2小时,机场力保的武汉航线运营或将面临冲击。
神农架机场的生存情况牵动着各方的心。通过持续加大政策、资金倾斜支持力度,积极协调与天气条件匹配的航班时刻,开展云雾天气监测和精准预报技术攻坚,甚至尝试使用飞机发动机在跑道上吹雾……为提高机场保障能力,民航中南局、神农架林区政府、湖北机场集团等相关单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重点帮扶与支持。虽一时未见彻底成效,但思路逐渐清晰,曙光初现。
勇于作为:以“一盘棋”破坚冰
破解中小机场发展难的困局,要有全局发展观,放在民航发展的大背景下考量,须要中小机场抱团,发挥联动效应,通过资源互补,探索协同创新发展。只有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换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民航局相关领导在工作会上举旗定调。
今年3月,民航局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指出,“十四五”期间,民航局将通过加大对三区三州、边疆边境、东北地区、偏远落后地区中小机场的支持力度,引导航空公司使用支线机型和运营支线航线,推进跨航企旅客中转便利化工作等举措,支持三、四线城市支线航空发展,拓展网络覆盖,满足中小机场所在地区人民群众航空出行需求,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中南民航人,把破解神农架机场发展难题列入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辖区局方领导率队赴云南,专项调研保山、腾冲、芒市机场应对不正常天气的“常规操作”,汲取“保腾芒”滇西机场群空地协同发展经验,结合湖北实际情况,选取宜昌带动神农架发展的一体化运营模式越发清晰。
“作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湖北省第二大机场,宜昌机场在保障能力、航线网络布局、安全、服务、运行品质方面都有能力、有责任挑起重担,为鄂西机场群建设贡献‘宜昌力量’。”宜昌三峡机场总经理徐佐强告诉记者。
目前,宜昌机场正在进行改扩建。项目建成后,跑道将延长至3200米,新建2.5万平方米航站楼,增加停机位到21个,建设与跑道等长的平行滑行道,实现双向盲降。在气候条件差、能见度低的情况下,可由精密进近导航系统引导飞机平稳下降、安全着陆。届时,机场飞行区等级将提升至4E级,设计年旅客吞吐量将攀升至500万人次,还将开通远程国际直达航线。
加强区域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强化赋能,实现中小机场群一体化运行是大势所趋。但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难题,湖北辖区内机场存在混合所有制、地方政府持股、机场集团全资等多种体制;空管放行需要摒弃原定条件,临时航线批复等待时间过长;地面交通衔接费用结算方式问题;旅客通过地面转运意愿强不强烈……一系列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问题置于案上。
“推进中小机场群一体化发展,影响的不仅是一城一域,还将带动整个湖北民航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鄂西中小机场群,要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民航中南局相关负责人说。
神农架机场、宜昌机场一体化运行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角色颇多,牵一发而动全身,须聚四海之气、集八方之力,实现各单位、各部门协作。
作为行业政府,中南局对外积极协调军方、地方政府,对内协调空管、机场、航企等相关单位,打通“最后一公里”,消除一体化运行“肠梗阻”。湖北监管局以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目标化、目标责任化高效督导项目落实落细。神农架林区政府大力支持项目推进;湖北机场集团高度重视,详细调研,制订方案,完善细则。通过多方努力,最终形成了破除坚冰的合力,项目从“破冰”到“融冰”不足两个月。
众志成城:拨开云雾迎曙光
4月7日~9日,在神农架林区召开神宜机场群一体化协调运行研讨会,民航局、民航中南局、湖北监管局、中南空管局、湖北空管分局、湖北机场集团、宜昌三峡机场、东航、重庆航、南航、川航等各民航单位负责人与军方、湖北省发改委、宜昌交运、神通公司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制定了神宜机场群一体化协调运行工作规则和操作细则,建立了体系与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分解落实任务,共同推进神宜机场群一体化协调运行实施。
据了解,神宜机场群一体化协调运行初步分改飞模式与备降模式。改飞模式为每天早上航班起飞前3小时与神农架机场、宜昌三峡机场会商当天天气是否适航,若神农架机场天气不适航,宜昌机场满足起降要求,神宜机场群协同运行管委会将向中南管调申请该航线改飞至宜昌机场。对旅客而言,是否继续行程由旅客自行决定。放弃行程的旅客可免费退改签;继续行程的旅客由宜昌机场提供的大巴免费转运至神农架木鱼镇,由神农架机场大巴免费转运至宜昌高铁站。
备降模式为航班起飞后,神农架机场天气达不到标准,航班备降至宜昌机场。若神农架天气不能好转,由神宜机场群协同运行管委会向中南管调申请宜昌-武汉临时航线。航空公司征求旅客意见并签订《告旅客书》,不同意转运须返回武汉的旅客可免费退改签,并随飞机返回武汉;同意地面转运的旅客可免费乘坐大巴至神农架。
只有飞起来,才会热起来。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将转向质的提升。未来,神农架机场还将调整航线网络,开通至广州、深圳、上海、厦门等航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需求。
与天气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是一场持久战。神农架机场将持续加大人员培训、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力度。目前,神农架机场已新建云雾雷达和布设云雾天气视频监控网络,通过远程视频天气会商,利用精细化预报技术,与地方气象局共享应用数据,开展无人机消雾试验等,全面提高气象保障能力。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今天的湖北民航又到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将神宜机场群一体化协调运行方案做实、做细、做优,将对未来鄂西中小机场群协同发展带来指引,乃至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此刻,中南民航人已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