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由天河机场出港的X7282航班,装载着12万票货物飞往比利时列日,其中大宗贸易货物和跨境电商货物各占一半,货物将流向温哥华、洛杉矶、纽约、列日等地,这是武汉到列日的全货机航班,目前每周飞两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传统外贸方式受到冲击,而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增速显著。为了抢占先机、补齐短板,湖北机场集团航空物流有限公司通过优化航线网络、优化口岸功能,加快恢复及增开国际全货机航线、国际货运量快速增长。

  “通过客改货、临时包机等方式,恢复及增开国际货运通航点30余个,使跨境电商货源半径覆盖到省内外各大城市,初步形成了广覆盖、高品质的国际物流网,把中国制造商品经由天河机场送入国际市场,再将市民所需的奶粉、红酒、保健品等商品运回国内。”湖北机场集团航空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跨境电商业务已然成为稳住外贸基本盘、助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推手,有助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在国内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之下,天河机场快件监管中心跨境电商进出口货物总量创造了历史新高,全年完成跨境电商货物936万票,同比增长近500%,货值4.1亿元,同比增长36%。

  2020年下半年,武汉天河机场航班量稳步回升,逐步恢复至疫情前航班量峰值。在武汉市多部门和单位的积极争取下,2020年12月30日,武汉天河机场获民航局批复,航班高峰小时容量标准由39架次提升为42架次,预计2021年武汉天河机场航班量将进一步得到增长。1月4日,武汉天河机场实施双跑道独立平行离场试验运行,天河机场离港航班从此进入双跑道“齐飞”模式,机场整体运行效率将进一步提升,能更好满足出行需求。

  “十三五”时期,武汉机场国内外通航城市达到152个,形成了连通周边、直达英法俄意、辐射北美、通达五大洲的国际航线网络,是中部地区国际及地区航线最多的机场。2019年,武汉天河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715万人次,增速达10.8%,在全国22座主协调机场中位列第一。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湖北机场集团将紧密围绕“中部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战略目标,坚持武汉天河机场“国际客货双引领”的发展策略,加快构建通达全球、覆盖全国、连通全省的航线布局,打造紧密衔接、高效运转的中转网络。加快把武汉机场和鄂州机场打造为全球领先的航空客货双枢纽体系,为省市经济转型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提供强有力支撑。

  未来,我市还将推进武汉天河机场新建三跑道及配套机坪工程、二号航站楼改造等机场扩容工程,加快航空物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武汉天河机场、鄂州机场运营合作对接,加速构建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协同构建国内全货机航线网络,巩固武汉天河机场中部地区国际门户枢纽地位。其中,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工程将在现第二跑道东侧360米处新建长3200米、宽45米的第三跑道及滑行道系统,配套建设助航灯光工程等。根据规划,未来沿江高铁也将在天河北站设站,天河机场将打造成为衔接高铁和城市交通的大型国际门户枢纽。

  高铁枢纽

  武汉可直达25个省级行政区城市,

  打造通达10个方向的高铁网

  2020年12月26日,武汉至仙桃城际铁路通车。“这是继武汉至咸宁、武汉至黄石、武汉至黄冈、武汉至孝感之后,武汉城市圈第5条城际铁路,为湖北省疫后重振、推动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0年12月20日,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汉揭牌。当天,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西安至十堰高铁湖北段举行建设动员大会。沿江高铁为我国东西沿江大通道,全长超2000公里、投资估算超4000亿元,将极大增强沿江大通道客货运能力,为湖北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枢纽带来积极作用。

  从2009年我国第一条高铁大长干线——武广高铁开始,到京广高铁和沪汉蓉铁路在武汉“十字”交会,武汉成为全国首个站在高铁客专“十字”交会点上的城市,再到如今,基于“八纵八横”的国内高铁骨干网,武汉铁路枢纽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快速客运交通圈。

  以武汉为中心,形成了覆盖省内300公里范围和至郑州、长沙、南昌、合肥等中部省会城市2至3小时的快速客运交通圈;至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4至5小时快速客运交通圈;至太原、成都、昆明、南宁、兰州、海峡西岸等地6至7小时快速客运交通圈。武汉高铁可直达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城市,实现了全国各大经济区域的快速通达,“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交通格局已然形成。

  目前,湖北正主抓“4+2”铁路项目,加快建设十堰至西安高铁、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荆门至荆州城际铁路4条铁路,争取武汉枢纽直通线、沿江高铁武汉至合肥段2条铁路项目开工,力争将武汉至南昌高铁、武汉至贵阳高铁等项目纳入国家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尽早开工建设。此外,铁路部门还在加快推进武汉新港江北铁路香炉山至黄州段、沿江高铁宜昌至涪陵段等项目。

  据悉,未来5年湖北将加快高速铁路建设,预计到“十四五”末,高速铁路里程将新增1500公里,在“十三五”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000公里左右,全省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6700多公里。

  湖北将持续完善“四纵四横四斜”高铁骨架和武汉通达10个方向的高铁路网,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四纵包含呼南、京港澳、京港(台)、京广二通道;四横包含沿江、沪汉蓉、武杭、沪陕;四斜包含福银、郑万、武贵、武汉至南昌。武汉将可快速通达郑州(北京)、西安、重庆(成都)、贵阳、长沙(广州)、南昌(厦门)、九江(福州)、杭州、合肥(上海)、济南(青岛)10个方向。届时,武汉人坐高铁到上海、重庆、西安等地仅需3小时左右,武汉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关中城市群进入3小时交通圈。

  陆海联运

  武汉港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创新高,

  中欧班列“五线并行”

  1月9日上午,满载100个标箱玉米的“北粮南运”班列从阳逻港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基地启程,3天后到达贵阳改貌车站,首批玉米大约5300吨,今年这一班列预计将运输玉米100万吨。

  长江新丝路负责人表示,“北粮南运”战略通道打通,使铁路与港口、班轮航线实现无缝连接,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下一步,还将把东北的春小麦、大豆、稻谷等运输到西南地区,把阳逻铁水联运示范基地打造成中部地区“北粮南运”粮食分拨中心。

  近几年,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迅速增长。全省80%以上的进出口货物和80%的集装箱运输是通过武汉新港实现的,阳逻港已成为武汉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分工的重要窗口和咽喉,航运业已成为武汉重要的“经济底盘”。

  在武汉加快推进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步伐下,通过开辟国内新航线、推动武汉直航日本班轮化运行等举措,2020年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193.25万标箱,同比增长14.4%,再创历史新高,阳逻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经成为长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

  2020年10月29日,“徐州—武汉”集装箱直航航线开通,2020年11月19日,“淮安—武汉”集装箱快航直航的首航起航。每周一班的“武汉—淮安—徐州”集装箱班轮航线,丰富了长江—京杭大运河的水运新通道,使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淮海经济圈联动起来。

  2020年5月9日,武汉至日本集装箱江海直达航线正式班轮化运行,全年运行60个航次,共进出口6030个标箱。2020年12月12日,武汉开通日本—武汉—欧洲集装箱水铁联运国际中转新通道,日本到欧洲的货物运输周期由45天缩短至22天。

  与此同时,中欧班列(武汉)已建设并陆续开通了经阿拉山口、满洲里、二连浩特、凭祥、霍尔果斯“五线并行”的物流通道,搭建起了“一主多辅、多点直达”的跨境物流服务网络,最远可直达英国伦敦,实现了湖北与亚欧国家陆上运输的互联互通,成为省市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载体、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平台。现有25条稳定的跨境运输线路,辐射欧亚大陆34个国家、70多个城市,运行质量和整体效益位居全国前列。

  通过铁水、铁公、公水等多次联运,中欧班列与阳逻港国际水运航线无缝衔接,武汉国际陆海大通道初步形成。目前,武汉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建设,助力汉欧班列与江海联运“相互喂给”,成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冠捷电子、俄罗斯木材集散基地、联想生产基地等项目落地,集聚了光电子信息、电子产品、木材等产业。实现湖北与亚欧国家陆上运输的互联互通,促进了东风汽车、长飞光纤、烽火科技、凌云集团等大批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将产品销往海外,同时吸引了更多的外向型产业在湖北集聚。

  展开“十四五”发展新蓝图,武汉新港委负责人介绍,武汉以打造亚太型航运中心为目标,推动集装箱吞吐量尽快达到500万标箱,汽车滚装运量超过180万辆,水铁联运运量达到100万标箱,近洋(海)直达航线达到6条,武汉航运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基本建成战略融合、枢纽集聚、智慧引领、市场一体、生态示范的国际化航运中心。

  长江日报记者王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