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吴丹 报道:通用机场作为通航飞行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通用机场建设对我国立体交通网络构建、发展临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其投资和运营是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基础。鉴于此,今年“两会”期间,罗胜联、羊毅等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傅惠民等分别提出了“关于以PPP模式推动全国通用机场建设的建议”、“关于加速通用机场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提案”、“关于加快全国通用机场建设,尽快实现'县县通'的建议”。民航局对此高度重视,及时研究答复,表示将积极推动通用机场建设。
目前,我国通用机场发展水平与我国经济总量、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极不匹配,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仍是不够。虽然各地高度关注通用机场建设,但整体规划多、落地少,存量和增量较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需要均相去甚远。因此,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统筹编制全国通航机场规划,加快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以PPP模式统筹推动我国通用机场建设,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通用机场建设,加快构建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定位准确、通达性强的全国性通用机场网络体系。
近年来,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通用航空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通用航空单独列入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中,表明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0年1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首次明确了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总体目标、阶段步骤和主要任务,推动了低空空域资源开发,促进了通用航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拥有通用机场或兼顾通用航空服务的运输机场;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年飞行量200万小时以上;通用航空业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初步形成安全、有序、协调的发展格局。
据了解,民航局于2012年制定发布《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通用航空生产运营与飞行员培训,随着通航作业量的持续上升,年均补贴总额增幅20%以上,有效促进了通航领域持续发展。此外,民航局还积极参与低空空域管理法规标准制订,参与了低空空域使用管理、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低空目视航图管理等低空管理法规的编写、修改工作,组织起草《飞行服务站系统建设标准与管理规定》并在民航系统试行。近期,财政部正会同民航局结合我国通用航空业特点、发展状况、通用机场布局等因素,积极研究“十三五”民航发展基金对通用航空机场建设支持政策。
为践行民航“两翼齐飞”发展理念,把通用航空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黄金产业,民航局将继续研究修订补贴思路、方式、方法,引导扶持通航产业发展。民航局将在“十三五”民航发展基金投资补助政策中,进一步明确通航基础设施的资金补助原则、范围和标准,加大对通航专用设施的补助力度。将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外资、民间资本等社会资本投资通用机场项目,促进地区通航基础设施建设,为通用航空快速、健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针对以PPP模式推动全国通用机场建设的建议,民航局计划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在通航机场建设中引进PPP模式有利于缓解政府的投资压力,有利于调动社会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机场运营的市场化。因此,民航局在答复中表示,鼓励采用PPP方式建设通航机场、参与生产运营。为吸引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通用机场建设,在今后的PPP项目库建设、示范项目建设等工作和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政策中,将助推更多符合条件的通用机场建设PPP项目落地、实施,以市场化方式提高我国通用机场建设项目的质量和管理效率。在PPP项目资金引导方面,民航局建议地方政府统筹财力,运用多种手段,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通用机场建设。
下一步,民航局将根据《民航“十三五”通用航空发展规划》,加强与地方政府及军方的工作协调,强化行业指导,推动省级政府组织编制通用航空机场布局规划,提升通用航空运营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