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用航空 >

“DIY”航空器纳入适航轨道

发布日期:2016-01-05 来源:未知 下载此文章

       伴随社会发展、科技进步,“DIY”(Do it yourself,亲手制作)在各行各业悄然兴起。在通用航空产业崛起的当下,各类轻小型航空器同样可以“DIY”。近年来,我国广大航空爱好者已不满足于乘坐飞机出行,纷纷加入火热的“DIY”航空器行列,各类小型航空器陆续从“寻常百姓家”腾空飞起。然而,在体验“自由飞翔”的同时,“DIY”航空器发生的不安全事件也屡见报端。为此,民航局与时俱进地调整适航审定和监管政策,出台了关于自制类、套材类以及用于航空比赛和展览航空器的适航管理程序,在保证航空安全的前提下,降低了适航取证“门槛”,为航空爱好者提供了合法飞行的“绿色通道”,将有助于通用航空市场向着安全、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

  逐梦蓝天 合法在先

  为促进各类“DIY” 轻小型航空器的设计、生产和安全运行,鼓励航空爱好者主动创新,2015年2月9日,民航局出台的《自制航空器特许飞行证和限用类特殊适航证颁发和管理程序》、《套材组装轻型运动航空器特许飞行证和限用类特殊适航证颁发和管理程序》和《用于航空比赛和展览的航空器的特许飞行证颁发和管理程序》正式生效。至此,各类“DIY”航空器可以依法走上适航管理的道路。

  作为通航产业的一环,自制类、套材类以及用于航空比赛和展览航空器的飞行活动,对于普及航空文化、培养航空人才具有推动作用,能够促进通用航空发展和创新。目前,在我国自制类、套材类以及用于航空比赛和展览的航空器数量快速增加,已经成为通用航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航空发达国家,针对自制类、套材类以及用于航空比赛和展览航空器,有着完备的适航管理机制,极大地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美国作为世界上通用航空发达国家,其民间航空盛行,许多家庭以“DIY”的方式逐梦蓝天,在注册的28万多架航空器中,自制类、套材类航空器数量接近3万架,所占比例高达10%,且数量增长最快。

  此前,与我国自制类、套材类以及用于航空比赛和展览航空器的发展速度和前景相比,与之配套的法规标准建设滞后,监管机制不够明晰。该类航空器通常在没有适航证的状态下进行“黑飞”,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还发生过多起飞行事故,危及到了大众生命、财产安全。

  不论是乘坐一人的航空器,还是乘坐百人的航空器同样需要确保飞行安全。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司长殷时军表示:“将自制类、套材类以及用于航空比赛和展览航空器纳入适航轨道,让飞行活动有法可依,才能够促进其更好发展。”

  基于此,民航局本着“疏堵结合,源头治理”的原则,用限制类特殊适航证对自制类、套材类和用于航空比赛和展览的航空器进行管理,规范了各类“DIY”航空器适航管理,为航空爱好者提供了合法飞行的渠道。

  “这一举措,有望从源头上解决”黑飞“问题,维护通用航空良好发展秩序。”全程参与管理程序编写工作的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专家这样告诉记者。

  适当监督 便捷取证

  目前,三个管理程序在现有CCAR21部适航规章,即《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框架下,以积极引导和适当监管策略,建立健全了通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法规体系,为合法飞行提供了政策保障;以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各类“DIY”航空器适航取证提供了便捷服务。

  依据管理程序,各类“DIY”航空器都有了明确定义,取证方向清晰明了。其中,自制航空器指主要部分(50%以上)由个人制作和组装、并且仅为了个人娱乐和教育目的制作航空器。而套材组装航空器是个人从持有民航局生产许可证的轻型运动航空器生产厂家获取套材、自己组装的轻型运动航空器。

  同时,三个管理程序与民航局之前颁布的其他针对最大起飞重量小于5700公斤的小型商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政策之间“无缝衔接”,实现了小型通用航空器管理全覆盖。

  在“DIY”航空器“达人”毛一青看来,三个管理程序是通用小型航空器适航管理的“里程碑”,顺应了“DIY”航空器蓬勃发展的需要。

  除此之外,管理程序还大大降低了适航取证“门槛”。首先与其他类航空器有很大不同,自制类航空器和套材类航空器都只需申请单机适航证,不需要申请型号合格证和生产合格证;用于航空比赛和展览的航空器只需提前30天申请特许飞行证,就可以进行本次航空比赛飞行或展览飞行。

  其次为节省取证时间,管理程序明确,申请取证的个人可以用日志、照片、视频的方式,记录航空器的设计、制造和加工、工序和检查过程,作为申请依据。同时,管理程序还提供了详细的制作和组装检查单,为航空爱好者提供了操作指南。

  “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民航局简化了适航取证和检查流程,便于航空爱好者早日实现合法飞行。”中国民用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适航所所长路遥这样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自制类航空器需要遵守“51%规则”,大部分制作和组装工作要由申请取证个人来完成,不包括购买的标准件。套材类航空器的申请取证人必须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套材,并严格按照组装要求组装航空器,不能使用自制件,不能实施加改装。

  “张驰有度”是管理程序的一大特点。民航局要求“DIY”航空器申请取证人必须持有相应等级驾驶员执照,且仅限持证人自己驾驶该航空器。

  “自制类、套材类以及用于航空比赛和展览的航空器取证后,只能用于个人娱乐或教育目的,禁止任何以取酬为目的的商业行为。”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适航检查处处长李博在采访中多次这样强调。

  广泛普及引领发展

  至今,三个管理程序已经出台十月有余,既为航空达人们提供了合法飞行的舞台,也积极促进了“DIY”航空器的发展。据毛一青介绍,在他周围“DIY”航空器的参与者,已经从年初的几十人增加到近200人,呈倍数增长趋势。

  记者了解到,部分“DIY”航空器参与者有个观点:适航取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在把控航空器品质、安全飞行等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取证人付出较多成本,阻碍了“DIY”航空器这一特殊产品的改良和创新。

  事实并非如此,民航局一直以来支持、鼓励航空科技创新,尤其是三个管理程序结合了大量专家的经验,汇集了国内外先进技术之所长,综合了我国民航发展现状,可以说是集众家之所长的行动指南。

  “适航法规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行业发展,而不是限制发展。”殷时军表示,“如果在申请取证人事先了解民航适航管理规定,在设计伊始就按照适航思维来进行,将大大缩短航空器改良、创新的时间,反而可以更早、更安全地飞起来”。

  一个好的管理政策需要“广而告之”。2015年7月和10月,民航局已经在行业内外进行了自制类、套材类以及用于航空比赛和展览的航空器政策宣贯。今年,民航局还将进一步加强该类航空器适航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在更多的通航企业、航空爱好者和群众中间进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航空认识水平。

  实际上,对适航管理来讲,自制类、套材类以及用于航空比赛和展览航空器管理程序的出台只是工作的开始,还需要积累经验,不断优化。

  如今,出台管理程序相当于为各类航空器达人们铺好了适航路。未来,这条路还需要不断维护、升级,才会变成促进发展的高速路,适应和引领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需要每一位参与者的自律,实际参与远胜于在旁观望。可以预想,如果每一位“DIY”航空器参与者都知法、懂法、依法、守法,遵从适航理念,并在整个图纸设计、航材采购和制造工艺流程中一以贯之,参与者自身和行业将能共生共赢,实现健康、安全、有序发展。

上一篇:跑马岭将试水“低空游” 破解“一日游”困局

下一篇:博弈无人机监管服务系统:大疆创新在谋什么?

主办单位:民航发展网     承办单位:北京盛世华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10-68160386    传真:010-88210800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其言论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

工信部备案许可:京ICP备190535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