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多元化贡献良多,航空业应成为城市经济发展顶层战略之一。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回归后一段时间内澳门经济曾一度依靠博彩业推动,但近几年来由于国家社会与世界经济形势变化,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澳门会展业、金融业、中医药产业及文创产业的增加值总额已达320.8亿澳门元,占所有行业增加值总额的8.1%,与2015年相比占比增加 0.79个百分点。澳门政府在2015 年开始了《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工作,其中多个指标直接或间接与旅游业有关联,根据澳门旅游局统计,2018年入境总旅客3580万人次,同比增长9.8%,过夜旅客1849万人次,同比增加7.2%,均取得不俗成绩。如果与香港横向对比,澳门以香港的3%的陆地面积比例和8.8%的人口比例创造了香港的55%的入境旅客量和63%的过夜旅客量,从数量级上说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城市名副其实,旅游业也拉动了会展等其他相关行业发展。在新兴产业中,澳门会展业发展尤其迅速,2017年会展业的增加值总额为35.48亿澳门元,约占所有行业增加值总额0.9%,与2015年相比,增加值总额上升近147%。旅游业大发展的背后除了大湾区地面交通越来越完善带来的新客源,航空也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据统计,2016至2018年年度空运入境旅客占总旅客比例分别为7.8%、8.4%、9.2%,可见空运对入境旅客市场的带动作用愈发明显。
从全球成功经验看,世界上土地等自然禀赋不高或由资源转型的城市如新加坡、迪拜、多哈等无一不是由覆盖全球的发达航空网络和航空产业作为支撑,据不完全统计包括航空运输、航空维修与航空制造在内,新加坡的航空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10%。澳门发展经济多元化航空业应发挥引导性作用,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角度出发,澳门本身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对内辐射粤西和泛珠三角、对外辐射东南亚、南亚“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同时与葡语系国家有着天然的人文联系,航空业的发展也将极大促进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建设,无论旅游客流、货运物流,还是背后的人文交流都离不开航空这个基础性的大交通。欣喜的是,根据今年6月6日公布的《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附件-澳门特别行政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文件,其中重点工作就包括了“有序落实澳门国际机场整体发展规划,推进澳门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以及其他一些列促进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笔者建议澳门政府一方面继续推动机场等航空基础工程建设,更要把航空业提升为城市经济发展顶层战略之一,从总体规划、预算资金、法律法规、人才培养、跨区域合作等各个方面给予顶层指导。
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航空市场需要加强多元化开拓。
提到澳门的航空业,有必要回顾下澳门机场的历史,澳门机场1989年动工,1995年启用,是全球第二个中国第一个完全由填海造陆建成的机场,同样填海而建的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1998年才投入运营,可以说机场建立之初澳门的航空业是从无到有一路发展到今天,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周边香港、广州等机场客流量已达到7000万量级,深圳近几年也是高速发展预计今年将达到5000万量级,即使周边的珠海机场也在2017年超过澳门机场并在2018年达到千万级客流量机场,这些机场也都开始了新一轮的跑道、候机楼等基础设施的扩建。而这些机场的基地公司均已成长为200架机队以上规模的公司,航线网络遍布全球。
由于澳门土地面积和人口等客观因素,我们不单纯对比规模,但是从结构上看,澳门目前本地仅有一家是全服务航空公司,另外两家一家公务机公司,一家直升机公司,航线网络主要覆盖中国内地,日韩和东南亚民航航线以及区域内短程低空航线。据澳门航空网站显示,其机队总数仅为22架,且全为窄体机,意味着无法开通洲际远程航线。旅游局数据显示2018年短途市场(不含内地)入境增长率仅有1%,日韩市场均同比下降,反而长途客源市场同比增长4.5%,反映出一方面澳门对世界其他地区游客具有良好吸引力,另一方面如果亚洲市场出现波动,澳门应该吸引更多长途和新兴国家市场旅客前来,丰富客源结构。从澳门入境资料看,2018年美国入境旅客20.2万人次,日均553人次,意味着一天有2架宽体客机的载量,印度近15万人次,澳洲9.1万人次,日均也有近1到1.5架宽体客机的载量。目前长途市场客人主要飞香港,从地面交通入境澳门,澳门机场2018年曾开通过季节性俄罗斯直航航线,这是良好的尝试,未来期盼澳门可以开通到一些客流潜力的中长航线,哪怕是季节性包机,将有利于澳门过度依赖亚洲区域市场的单一局面,如果要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必然要吸引八方来客,利用通达的航线网络吸引世界性客源,希望航空业界与旅游等行业一起努力,不断进行市场多元化开拓。
建设速度追不上发展速度,航空基础设施规划应适度超前。
航空业的健康长远发展离不开航空基础设施的支撑。从澳门机场吞吐量来看,2018年全年机场旅客量超过826万人次,同比增长15%,航班量超过6.5万架次同比增加12%。除了本地市场增长,也受益于香港、广州、深圳机场的时刻饱和,澳门近两年来承接了大湾区的很多流量溢出。目前全球很多机场都面临饱和问题,但澳门因为土地限制,问题将更加突出,目前建设速度跟不上实际增速,无论是候机楼、廊桥还是飞机停机位等设施都近饱和。如果之前大湾区地面交通还未高度发展,各机场客源区域相对独立,部分重叠,在港珠澳大桥、虎门二桥、深中通道(建设中)、深珠高铁(规划中)等一系列地面交通规划落地的情况,湾区内各个机场将高度互动发展,人员流动更加便捷,旺季客流量极可能跨区转移爆增,即使现在广州、深圳旅客通过海运到香港、澳门搭乘航班已很普遍。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预测,到2030年湾区内每年仍有5200万人次的旅客需求未能满足,仍然是供不应求,如果澳门机场的候机楼、停机位、廊桥以及配套设施不能跟上,旅客航空旅行体验将大大降低,将对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地位大打折扣。
澳门机场2018年初启用的客运大楼新北翼,预计将客运大楼的接待旅客容量由每年600万人次提升至780万人次,而2018年实际旅客已经达到826万人次,即使客运大楼南面17100平方米的旅客候机空间建成,整体接待旅客量将扩展至每年1000万人次,按目前的增速,澳门机场曾预测2019年客流会达到870万人次,如果把入境人数与机场吞吐量做一定的相关性推测,2018年入境旅客增速为9.8%,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速15.3%,而今年首五个月入境旅客共1718.9万人次,同比增加21%,旅游业界预计今年双位数增长,机场前4个月累计总客流增速已达到16.9%,即使按2016至2018三年平均增速12.4%计算,2019年客流预计将达到928万人次,机场到2020年极有可能将突破1000万人次,南面扩建的候机楼又将面临饱和。笔者虽然不是机场规划专业人士,但是各个机场经验看,很多机场的规划值总是赶不上实际发展值,比如深圳机场目前在运行的T3设计年吞吐量4500万人次,但2017年旅客吞吐量已达到4561万人次,2018年更是达到4935万人次,已提前三年达到了设计容量。香港机场同样也提前三年就达到机场规划大纲容量上限值年42万架次,受此限制2016至2018年飞机起降架次增速仅分别为1.5%、2.2%、1.7%, 增速在湾区机场群连续几年垫底,很多新航司和航线无法获得新增时刻转移到周边机场,而第三跑道还要再等四到五年建成投入使用,航空客源的流失可能也会影响整个城市经济发展。
笔者建议澳门民航局对澳门机场中长期规划全面梳理,充分预留土地和填海工程评估,为远期发展设定科学预估值。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影响是整个城市的发展,澳门机场建设本身负责涉及填海,土地、净空保护、空域、跨行政区协调等众多复杂因素,机场周边一旦规划建设其他设施,在澳门的土地管理制度下改扩建将困难重重。管理者必须本着对社会公众与历史负责的态度,为未来30到50年发展预留好空间。据澳门特区2019年施政报告,澳门民航局已经完成修改并向中央政府提交了《澳门国际机场整体发展规划》,希望中央政府对澳门航空业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给与更多支持,加快建设步伐。根据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澳门机场定位发展区域公务机业务,现在澳门公务机航空展已持续举办多届,在业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这都需要停机坪等硬件资源,因此澳门机场公布的中长期规划必须要加快推进。澳门的航空基础设施规划应适度超前,因为未来澳门承载的不仅仅是本地的航空运输需求,还要考虑澳门与珠海包括横琴未来的人口增长和经济融合,立足大湾区机场群,匹配大湾区航空需求,服务大湾区经济发展。
专营权到期,航空业迎来“天空开放”。
澳门民航局早前已经宣布澳门航空25年专营合同期在2020年底届满后将不再享有独家专营权,这意味着澳门可能将会有新的航空承运人出现,结束一家基地公司的局面。笔者认为开放总体是有利于航空业在新时期健康发展的,一方面大湾区航空需求持续增长,澳门增加本土基地承运人将为澳门航空市场注入新能量,与澳门航空进行良性竞争,促进更多未开发航线的发展,带动新兴航空市场客源,另一方面现有的航线市场进行差异化竞争,比如同一航线采用不同航班时刻等增加了航班频次,更加有利于不同旅客出行需求,价格竞争也会使澳门本地和外来旅客受惠,间接推动旅客需求增加。
本地航空业的多元化,也将促进航空方面的就业,目前澳门航空业发展的短板之一就是缺乏相关专业人才,澳门机场建立之初就选派了一批澳门精英去内地学习,同时也有一批外来航空人才支持澳门民航建设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增加澳门本地基地航空公司,将加快本地航空人才的培养,无论是飞行员、地勤还是工程维修人员,这些专才将改变澳门本地就业结构,给年轻人更多的选择,带动和服务相关产业,也将有利于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
对于“天空开放”,笔者比较认同稳健的开放步伐,有专家曾建议澳门应“全面放开”或者开放更多“第五航权”,让境外航司开通经澳门前往第三国的航线,笔者认为应该仔细斟酌,澳门本地市场有限,境外航司资源主要集中在其本土,在澳门资源有限,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无论航班的衔接、销售组织还是航线培养等方面都不如基地公司,如果第五航权航线大部分增量只是增加中转量,虽然增加的机场吞吐量,但对入境旅客和旅游消费并无帮助,反而会耗费机场时刻资源和候机楼的处理能力,笔者建议参考澳门基地公司的意见,以基地航空公司为主,除非是基地公司短期内无法经营的航线。内地对与基地公司的“加分”甚至是明文规定的,比如在航权分配的评估打分方面,比如在时刻分配方面,基地公司对基地机场贡献最大,照顾基地公司本身是行业惯例且无可厚非。过去的专营权可以说是对澳门这个特殊航空市场的一种“保护”,体现了一定的历史合理性。笔者双手欢迎“天空开放”,比如鼓励筹建本地新航空公司激活竞争,鼓励差异化发展如开通远程航线等,但希望这个开放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将有利于澳门航空业的长远稳定健康发展,这方面政府和民航主管部门可多听听业界的声音和建议。
辉煌激荡,承前启后,澳门如今站在新的起点,回归二十载,航空业将迎来“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