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8月5日,法国南部,一片附着许多藤壶的飞机残片接受了来自多国专家目光的检视。随后,马来西亚对世界给出了一个明确答案:7月29日在法属留尼汪岛发现的飞机残片,“确认”属于马航MH370客机。那么,发现这块残骸意味着什么?从残骸上我们又可以读出哪些信息呢?
===洋流助残片“现身” 难倒推坠机地===
在法属留尼汪岛发现的襟副翼残骸距离MH370搜寻区域4000多公里。如今,马来西亚已经证实残骸属于MH370,那么,这块残骸是怎样来到留尼汪岛的呢?
分析人士认为,MH370残骸之所以能漂这么远,主要是洋流在起作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环流与区域方向博士生导师王卫强表示,从洋流的角度来看,MH370失事地点是南印度洋,飞机残骸漂流主要受印度洋洋流影响。随着南印度洋洋流往北再往西一直到了西海岸,然后沿着马达加斯加岛再往下流,可能会流到留尼汪岛附近。也就是说,残骸从最初确定的搜救地点的澳大利亚西海岸开始随洋流流动,向北向西绕过大半个印度洋,到达距最初搜救地4000公里以外的留尼汪岛附近。
澳大利亚副总理特拉斯认为,发现的襟副翼不可能对发现飞机主体残骸的所在地提供太大帮助。但确认残骸属于MH370意味着,更多的飞机残骸可能会被洋流带到留尼汪附近。
海洋是容量超大的“溶剂”,如果把三块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架飞机上扔到海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沿不同的路径漂流,前进的方向取决于风、洋流或是两者综合作用。
著名航空公司评级网站“航空评级”的专家汤玛斯表示,印度洋广袤而无法预测,有太多因素影响着残骸的漂移,发现MH370的任何部件其实都需要时间和运气。
===藤壶成重要线索 或可还原漂浮路线===
澳大利亚生态学家此前根据照片认定,这片飞机残骸上附着的甲壳类是鹅颈藤壶或有柄藤壶。
藤壶是一种有石灰质外壳的动物,它会分泌一种黏合力极强的胶质,即便风吹浪打也冲刷不掉。任何漂浮在海上的碎片都会被藤壶所附着。
专家称,藤壶外壳可以透露出其形成的水生条件,可能大致确定残骸在水中漂流的时间。根据残骸上藤壶的种类,甚至有可能确定残骸来自哪片海域。
生态学家还可以通过研究这些藤壶是在襟副翼表面还是附在了襟副翼两侧,判断出残骸是漂在海面上,还是原本沉于海底。
不过专家也指出,尽管这种技术或可帮助将MH370的搜索范围缩小范围,但不太可能确定一个准确的位置。
===可通过建模推测失事原因===
如襟副翼被证实来自MH370客机,法国实验室将使用更为复杂的工具以便调查坠机原因,比如分析残骸的受损情况是由于客机空中解体、还是整机坠入海洋。而观察这片残骸上是否有烧焦的痕迹,或许也可确认马航班机是否在空中爆炸过。
调查人员曾经推测说,航班失事前可能突发故障,导致驾驶员没有办法操纵飞机,使飞机持续维持在自动飞行状态,直到最后燃料耗尽后,以滑行的方式坠入大海当中。
===证明飞机或曾经历“僵尸飞行”?===
由于在法属留尼汪岛发现的飞机残骸远离原来确认的搜救范围,有推测称,MH370在坠毁前经历了一段漫无目的的飞行,直至燃油耗尽。在媒体报道中,引用了“僵尸飞行”一词。资深机长陈建国分析称,飞机僵尸飞行可能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飞机故障或破损造成飞机紧急失压,机上氧气耗尽后旅客因缺氧丧失意识;飞机发生锂电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火灾,飞机上人员中毒失去意识;机组人员打开飞机压力控制器,造成人工失压,导致飞机上所有人员失去意识;被恐怖分子或者特勤人员劫持,切断所有对外发射信号的设备,使得飞机无法被追踪,最后燃油耗尽飞入大海。
在不同的高度,人的有意识时间
证明这架客机确实“终结于印度洋” 在法国国防部位于图卢兹的实验室里,专家们经过分析确认,7月29日在法属留尼汪岛发现的波音777客机襟副翼残骸,确实属于失联500多天的MH370客机。这是MH370失联以来发现的第一个物理证据,能够证明这架客机确实“终结于印度洋”。
===飞机有可能高速、螺旋式陡降?===
残骸的图像显示,其正面有少量的损毁,背面有粗糙的水平撕裂痕迹。由美国移动卫星公司主导的一个独立调查小组认为,这说明这块残骸在和飞机脱离时飞机还在空中,正面的损毁表示飞机当时处在高速、急剧的螺旋下降状态。《东方航讯》杂志的编辑巴兰坦认为,残骸的状态可能告诉人们飞机是否以灾难性的状态坠入印度洋,如果残骸上有碳化痕迹,说明飞机可能起火或爆炸。
但专家们认为,即便残骸有助于说明飞机的最终状态,但仍不能解释为什么MH370会遭此厄运,关键信息依然封存在黑匣子里。
下一篇:做足准备 民航不畏风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