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位于四川自贸试验区双流保税区的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项目(一期)项目通过验收,完成厂房及设施的交接。“这里使用的都是国际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来自日本、芬兰等国家,服务能力将是一流的。”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保税维修基地项目经理、法国人菲利普说。该项目一期建成年维修能力300台,二期建成年维修能力将达600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航空维修基地。
菲利普向“共舞长江经济带”采访团介绍基地情况
该项目具有飞机航线维修、部分飞机机型的修理和改装能力、飞机附件维修和特种作业维修能力。具备B737, B757,B767,B777,A319/A320/A321,A330, A340和MD90等机型的航线维修能力。具备A340飞机客舱布局重大改造,B737、 B757 、A340型等飞机结构改装。具备包括机轮刹车系统、紧急救生设备、高压容器、氧气系统、空气启动系统、液压作动筒、滚珠丝杆、通讯导航系统、气象雷达系统、灯光系统、飞行管理计算机等533项、1800多个件号的飞机系统和附件检测、修理、改装和翻修。还具有无损检测、整机喷漆、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拍打喷丸、刷镀和侧壁板覆膜等特种作业维修能力。
从芬兰进口的发动机零部件清洗设备
以发动机为例,菲利普向“共舞长江经济带”采访团描述了整个维修流程。发动机运抵厂房后,首先会被拆卸、分解,再进行清洗,然后对其不同零部件进行探伤,最后进行针对性的维修,单台发动机的维修周期可达一个多月,费用平均在300万美元左右,“我注意到了‘老太向发动机扔硬币’的新闻,拆卸、组装发动机的成本非常高,要处理这个硬币,花费可能上百万美元。”
“以前,如果我们要维修国外飞机的零部件,非常麻烦。零部件首先需要在双流机场拆卸,先退回其所属国家,办理货权交接,然后送到香港,报关后我们才能维修。这一来一去,运费就高达40万人民币,时间要浪费两三个星期。”菲利普说,之所以把这个项目设在保税区,就是考虑可以基于保税区的政策,更好地开展境外飞机维修业务,“降低了成本,我们也就能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目前厂房还在进行设备调试,预计到8月底就将开展维修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