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进入8月以来,多位经常乘坐国内航班出行的乘客反映,无论是经济舱还是公务舱,航空公司提供的餐食质量和服务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缩水——“早上7点半的飞机,就发几包小零食对付”“商务舱现在吃的食物连塞牙缝都不够”。
目前,国内较大的几家航空公司均更改了机上餐饮服务内容,服务“缩水”了但票价却没变,航空公司的这一做法在乘客和网民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多家航空公司认为,缩减机上服务内容是为了贯彻执行相关安全规定。而网民则认为,这样的“缩食”对航空公司或许是一种优化,但乘客的体验无疑是被“劣化”了,“如果服务减少,票价也应该相应降低”。
客观而言,短途航班飞机餐“缩水”确实有安全因素的考虑,并非单纯是航空公司为降低运营成本而打起飞机餐的主意。此前,民航管理部门在《关于要求调整服务程序确保客舱安全的通知》中就有明确规定:“航空公司制定的服务程序应满足至少在落地前30分钟客舱乘务员完成所有乘客服务的程序要求”。
但不管是为了保障航空运输安全,还是航空公司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关键问题是不能损害乘客的合法权益、正当权益,不能让旅客花了钱却享受不到对等的航班服务。其实,不管是什么原因,航空公司给短途航班乘客提供的飞机餐“缩水”了就意味着航空公司给旅客提供的飞机餐成本降低了。按照质价相符的原则,机票价格应当相应地下调而不是保持不变。机票价格不下调,而飞机餐却“缩水”了,就意味着乘客享受到的航空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有所下滑,这显然损害了乘客的合法权益。
总而言之,短途航班飞机餐可以按照要求“缩水”甚至取消,但要保障乘客的知情权和享受到质价对等的服务质量,不能只收费而不提供相应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