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民航局飞标司副司长朱涛透露,《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第五次修订已发布,将于2017年10月起实施。根据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和国际上的研究成果,此次修订放宽了对于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管理规定,允许航空公司为主体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使用政策。这意味着,民航局已经将便携式电子设备能否在飞机上使用的“审批权”下放给各航空公司。(详见9月19日本报A14版)
对于在飞机上使用手机,我国有着相关的硬性规定,“从飞机为开始飞行而关闭舱门时刻起,至结束飞行打开舱门时刻止,飞机上的乘员不得开启和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去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布,将“违反规定使用手机”视为“危及民用航空安全和秩序的非法干扰行为”,最高可罚款5万元。
之所以会有如此严格的规定,中国民航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手机使用的信号频率与飞机所使用的频率同属于一个波段,有可能产生谐波干扰,影响飞行安全,出于安全考虑,飞行过程中及起降时不能使用手机。但与此相矛盾的是,目前国际上已经有超过40个司法辖区允许在飞机上使用移动通信服务了,甚至不少航空公司还提供了飞机上的无线网络服务,而反观国内,不仅需要关机,连智能手机上的飞行模式也是形同虚设,这不禁让人质疑。
国内航空公司的安全意识看起来明显偏于保守,据业内人士说,这是为了充分保障民航安全而采取必要的谨慎态度,以尽可能降低出现危险和事故的概率。但是这种保守的态度并没有过硬的科学评估来支撑,毕竟是否可以使用手机,科学评估之后是完全可以得出结论的。而国外那些允许在飞行过程中使用手机的航空公司,并不是说他们抛开了安全意识,只不过因为经营中竞争压力的增强,促使他们为了应对竞争而努力寻求科学依据来完成安全评估,进而得以在服务与便利方面给乘客提供了更为优质的体验,从而突破了“飞机上不能使用手机”的技术和观念局限,说到底,还是竞争起了根本性的作用,直接提升了航空公司的服务意识。
出于长期保守的安全观念带来的惯性,此次我国解禁“飞机上不能使用手机”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真正实现,对此人们也能够给予充分的理解,毕竟从技术层面来说,为实现空中WIFI业务,需要对现有和新进口的飞机进行改装,安置天线与发射器,这些都需要论证,进而实施。但最重要的是,此次解禁还意味着管理方面一定程度的解放和松动,譬如这次管理权的下放,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板块式从属于民航局的一切管理”,也让各航空公司处于了自由竞争的状态中,这除了有可能使那些固化、不必要的管理理念得到扭转和改变,更会使乘客们从中得到更高质量的服务。
解禁“飞机上玩手机”,或将拉开我国航空服务变革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