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背景下,中国民航逆势走强,呈现出鲜明的“国际井喷、国内稳步”的增长态势。不论是实体市场还是资本市场,相比于其他交通运输行业和企业而言,航空公司、机场及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的表现堪称“风景这边独好”。
2015年10月主要运输生产指标显示,中国民航市场继续延续快速发展势头。在国际航线上,当年累计的旅客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增速均超过30%,货物周转量、货物运输量增速均超过10%。在国内航线上,当年累计的旅客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增速基本达到10%。
中国民航大学经管科研团队以民航局公布的2005年~2015年的月度序列数据为基础,结合国内和国外上市航空公司、上市机场及相关企业发布的2015年半年报、月报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2015年中国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占国内综合交通运输市场份额将达到2.0%左右,超过2014年的1.76%;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占市场份额将达到22.8%左右,超过2014年的21.11%。民航货物运输量、货物运输周转量所占市场份额有较大增长,但因基数较小基本稳定。2015年中国民航完成总运输周转量占全球航空运输市场份额将达到10.14%,不仅超过2014年的9.66%,而且历史性地突破10%。2015年中国民航实现的利润总额可能再创历史新高,为中国民航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服务中国经济转型等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微观层面,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是民航快速发展的主要基石。无论是与国内民航市场纵向对比,还是与国际民航市场横向对比,我国人均GDP和民航运输周转量(特别是旅客周转量)都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消费升级带来的民航运输增速非常明显。2015年,我国人均GDP很可能超过8000美元,民航大众化、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已经具备物质基础,航空市场的发展潜力正在得到释放。由于国内高铁网络不断完善,这种潜力主要体现在国际客运市场上。以2015年为例,随着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人民币对全球大多数货币的强势以及国民对出境旅游、经商和定居热情的持续高涨,同时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适时对我国居民开放了10年旅游签证,使得国际客运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
在宏观层面,2015年国家推出的若干战略规划,有力地支撑了民航运输市场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京津冀机场一体化运行;“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了“空中丝绸之路”沿线航空运输市场增长;“长江经济带建设”直接推动沿线航空运输市场增长,形成相互支撑、合作共赢、服务区域经济的城市机场群布局;“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为中西部和支线航空运输市场发展提供了发展动力。
此外,航油价格不断走低、行业和地方政府给予支持和运力增长慢于市场增长等因素也为2015年中国民航的发展带来利好。2015年连续下挫的国际油价直接降低了航空公司成本,为降低票价、吸引更多旅客和货主提供了可能。作为行业管理部门,民航局充分发挥民航发展基金的杠杆作用,通过对中小机场、支线航空、安全飞行、节能减排等专项补贴,为中小机场和支线航空提供了发展动力。同时,随着航空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推动作用日趋明显,各地方政府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提出了各自的发展思路,并高度重视民航业,给予了诸多政策支持。根据上市航空公司和机场公开的资料,2015年民航局和地方政府给予航空公司、机场的补贴金额可能超过100亿元。金额本身不高,但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包括民间资本)进入民航业。
此外,2015年,民航市场快速增长超出预期,而航空公司引进运力需要时间,客观上使运力增长慢于市场需求的增长。根据民航局公布数据,截至2015年10月,民航客座率达到82.8%、载运率达到72.5%,飞机日利用率达到9.5小时,已基本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未来,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的格局不会改变,国家各项战略不断堆进、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仍然是大趋势。在此背景下,民航市场(特别是民航国际客运市场)快速发展仍然可以期待。
下一篇:乘机出行行李怎样才能“超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