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服务 >

从“滴滴快的”到Uber的互联网+交通思考

发布日期:2015-06-12 来源:未知 下载此文章

    互联网+不仅是借助互联网卖机票,也不是能在机舱内上网就是互联网化的航空公司,那些认为在机上提供了WiFi服务就能玩转互联网+的观点可能过于乐观,毕竟现在很多长途汽车、饭店都提供免费上网,但他们并未因此而获得更多附加收入,若传统企业无法快速转变,互联网对其影响往往是颠覆性的,企业的互联网化大致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借助互联网工具扩大销量或节约成本;第二阶段则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全新的盈利模式,企业不得不重新整合资源以便抢占新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传统企业基于种种原因很难主动进行第二阶段的转型,比如小米手机并不是从一家传统手机制造商转型而来,而亚马逊也并非从实体书店转型而来,传统企业若不快速转型可能被基于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颠覆。

 

  在向旅客提供出行服务的行业,有两家典型的成功运用互联网+的公司:滴滴快的打车以及饱含争议的Uber(国内叫人民优步),二者恰恰可以代表互联网+打车的两个不同阶段。

 

工具阶段:互联网帮助传统企业扩大销量

 

  滴滴快的打车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客户打车难和出租车空载率高的窘境,要打车的客户只需打开打车APP说出想去的地方就可以“召唤”附近的出租车,而司机也可以在APP上选择向最合适的客户提供服务,线下零散的供给和需求搬到互联网平台后,司机不必无目的地绕行兜客,而客户也不必走到车流大的地方打车,客户需求和出租车供给在线上得到了更快的互动和匹配,打车难和出租车空载率高的难题在集合到互联网平台后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即运用了互联网工具,传统的出租车企业可以更好地扩大销量,并节约成本。其实航空公司也同样在运用互联网工具延伸现有业务,比如将售票、退改签、值机等服务放在互联网上进行可极大地提高旅客购票及乘机的便捷性,从而扩大销量,而旅客与航空公司在互联网上的互动可以让航空公司更好地了解旅客需求,从而优化航线网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附加服务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而正当大家逐渐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甜头并对未来充满憧憬时,Uber横空出世,揭露了互联网残酷的另一面。

 

对企业的再造:互联网颠覆传统企业

 

  按照互联网思维设计出来的Uber同样是为了让打车需求和供给更好地匹配,但并未帮助出租车企业,而是营造了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甚至路面上跑的很多中高档私家车都可以成为其服务客户的专车,并发展成传统出租车公司强劲的竞争对手。基于客户的需求,Uber能提供比出租车更快的响应速度,通过与百度地图、宝马MINI、特斯拉等品牌的强强合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客户带来惊喜的定制服务(除传统专车服务外,Uber在北京推出一键叫人力三轮车及一键叫CEO服务,在上海推出一键呼叫直升机服务,在杭州西湖推出一键叫船服务),甚至比出租车更优惠的价格,能够向客户和专车司机提供富于变化的奖励机制,利用大数据向专车司机提供更优的路线,而朋友圈分享的那些与个人息息相关的鲜活、生动的乘车故事会增强我们对Uber经营理念的认可以及对其业务的期待(很多人跃跃欲试乘坐专车或兼职专车司机),这种免费口碑宣传的效果远好于砸钱做广告。Uber的上述经营模式对客户来说,可以更快、更便宜地打到车;对于私家车业主,由于份子钱更少专职司机可以比在出租车公司赚更多钱,而兼职车主可在上班之余赚外快;对于交通管理部门来说,私家车载客率提高可极大地减少潜在的新增私家车数量,从而可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可以说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三赢”商业模式。但对于传统出租车公司来说,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又抢占了他们的市场份额,而这家有颠覆性的企业仅成立六年,尽管有诸多合法性、安全性等争议,在广州甚至被查封,但Uber已经在全球近60个国家开通了服务,估值高达410亿美元,相信一旦解禁,Uber将彻底颠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营业模式。无独有偶,能够提供定制路线的“嗒嗒巴士”也已经在深圳和上海开始运营,依然是门外汉颠覆传统的挤地铁、公交上下班出行方式,依然是大数据聚合用户上下班需求,线下运营调度大巴从而满足上下班需求的模式,如果这一模式得到认可和推广,相信传统的公交车、地铁运营模式也将受到极大的冲击。

 

  而在同为向旅客提供出行服务的民航业,旅客也需要更快、更便宜或是同样价格更超值、时时有惊喜的航空服务,航空公司要用互动的方式深挖旅客出行相关需求,用平台思维将不同旅客的需求进行集成,并围绕旅客需求整合资源、再造流程从而向旅客提供更便捷、更超值的服务,如果航空公司不愿做根本性的改变,相信有很多现有(比如“携程+去哪儿”)乃至新创企业愿意这样做,而一旦他们挖掘到客户需求并构建了足够大的客户平台,航空公司可能会像不愿改变的传统出租车公司一样流失客源甚至可能沦落为只能向客户平台提供飞行服务的包机公司。

 

  互联网不是呼之即来的万能武器,在航空公司已经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工具延伸业务时,不妨更进一步拥抱互联网,用互联网的平台思维更好地改进流程。

上一篇:观点:中国和亚洲公务机市场疲软只是暂时

下一篇:低成本航空运输服务质量提升的探索

主办单位:民航发展网     承办单位:北京盛世华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10-68160386    传真:010-88210800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其言论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

工信部备案许可:京ICP备190535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