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工作人员指导乘客刷脸值机。
图为游客在机场大厅拍照打卡。 本报记者张黎摄
上午9点半,家住北京北三环的退休职工张玉岚早早洗漱打扮好,神采飞扬地走出家门,奔向地铁。
此时,记者也收拾妥当,准备出发。
今日我们拥有同样的目的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对张玉岚来说,这是心中向往已久的胜地。“早就想来看看,这不,今天我一个人来的。我呀,是先来探探路,为以后出行做准备。”
张玉岚请记者帮忙拍了几张自己与“最美机场”的合影后,又赶忙兴致勃勃地转向下一个光线充足、视野开阔的“打卡点位”。
在机场出发大厅,拍照留念的人显然比乘客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要来这里亲眼看看这刚刚竣工通航的“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见证“新国门”的荣耀时刻,感受“中国智慧”的自豪与骄傲。
而在记者眼中,大兴机场更是绿色与科技的融合典范,智慧与人文的完美汇聚。
出行便捷——距离虽远却四通八达
尽管还未全面启用,大兴机场的客流量却不少。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大兴机场进出港旅客数量为7.94万人次,而“游客”数量却达到51.84万人次。
这与记者的感受一致。机场里,很多人都是轻装上阵,背着相机前来“先睹为快”。
“打卡”背后,市民期待着大兴机场像其他一些享誉全球的空港机场一样,不仅是庞大的交通枢纽,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体,一座城市的新地标。
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与河北省廊坊市交界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日前正式投运,这个服务于京、津、冀地区出行需要的全新机场,与天安门的直线距离为46公里,距离雄安新区约65公里,距离天津市区75公里。
该如何前往这座新机场?记者实地体验了一番。
纵横交错的城市地铁,把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汇聚在“草桥”一站。这个新建的地铁与机场快轨接驳处,其实是一座“城市候机楼”。在这里,除了可以感受20分钟内到达机场的便利,还可以办理乘机手续并托运行李。
在“草桥站”的值机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需托运行李的旅客可以提前两个小时以上、有托运的提前两个半小时以上,在此处办理值机手续。
“飞机还有不到两个小时就起飞,看来是不能在这里值机了。”来自广州的王先生对记者说,他被告知需要去机场办理登机及托运。
“不过这儿到机场也非常快,还是很方便的。”王先生同记者一道,坐着崭新宽敞的机场快轨,不足20分钟就到了候机大楼。
同一时间里,记者查询到,从草桥出发到机场,如果开车则要约46分钟。相比较而言,从北京市内走还是乘快轨更“可靠”,时间也最短。
此外,从北京西站出发,乘坐京雄城际铁路,20分钟也可直达。6条市内大巴线路,保定、石家庄、唐山等周边地区7条省际大巴,也可到达大兴国际机场。
记者还留意到,若乘坐出租车,可以在航站楼的3层、4层下车;自驾旅客进入停车场后,通过25米的走廊即可进入候机大厅。
截至目前,大兴机场还只有中国联合航空在运营,且只有国内航线。机场地勤人员介绍说,待10月27日之后,其他航空公司也会陆续开始正式运营。
乘机刷脸——“无纸化”全流程高效顺畅
“约有144个足球场那么大”,你没看错,占地103万平方米的大兴国际机场,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场航站楼。
面积虽大,可机场里清晰明了的指示、敞亮通透的空间,让乘机的一切变得井井有条,高效便捷。
在候机大厅,上百台自助值机和自助托运设备整齐排列,据悉整个机场这样的设备多达400余台。
在中联航的柜台前,记者见证了旅客“刷脸值机”的全过程。
在自助值机设备上,点击“人脸识别”,再刷二代身份证,脸正对屏幕后,则可显示乘机信息等,并打印出登机牌。
一旁的地勤人员告诉记者,若通过航空公司的小程序或者App在网上提前办理了电子乘机手续,在没有托运行李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身份证登机,实现“一证通关”。
在安检通道,记者留意到,已经有旅客开始只刷脸、刷身份证进入安检区,相比首都机场,“过关”速度大大提高。
未来,旅客在办理值机手续的同时,将自动完成身份信息和人脸信息的匹配,在旅客到达和通过登机口时,也无需再次出示证件和登机牌,“刷脸”即可完成身份识别。
记者从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了解到,东航推出了智慧出行集成服务系统,其应用的高科技有刷脸登机一体机设备、旅客识别AR眼镜、智慧航显等。
刷脸登机一体机设备由云从科技提供关键核心算法,可提供旅客人数清点、座位提示等功能;旅客识别AR眼镜是装备在机场工作人员身上的智能硬件,机场服务人员通过AR眼镜,可实时获取旅客信息,并能依照需求及时提供高度定制化服务。
不仅如此,对于“无声的旅客”——行李,在大兴国际机场,打印的行李牌内部同样装有芯片,可以实现全程追踪,乘客可以实时掌握行李的去向。
从值机、行李托运到登机口只需要20分钟,安检后从航站楼中心到最远端的登机口仅600米,智慧出行、无纸化乘机不再是一个个创新点的拼凑,而是对整个流程的重塑。
旅客更加便捷出行的背后,是机场、航空公司、空管、驻场单位等各个环节的高效衔接。北京大兴机场信息化建设以智慧机场的运行管理为目标,搭建了一个高效运转的平台,显著提升机场运行效率、旅客服务水平以及安全保障水平,形成了完整的机场服务价值链。
智能科技——环境友好与人性化服务紧密结合
除了便捷高效,大兴国际机场的设计感、科技感,点滴之处流露的细节美,更是给每一个走近它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真的太漂亮了,眼睛都看不过来,我为‘中国制造’感到骄傲。”来自四川的一家三口夸赞不已。
尽管记者采访的当天天气阴沉,但航站楼内部依然非常明亮,白色为主的基调与自然光源相得益彰,入口处大面积的落地窗也让整个空间显得美轮美奂,敞亮大气。
机场航站楼核心区一共只有8个C型柱,“无柱感”的设计为旅客提供了最大化的通透公共空间。站在航站楼中心,五条指廊一目了然,没有任何遮挡。直接和通透的视线让旅客可以清晰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目测步行距离。
这是源于整个航站楼内部构造全部遵循着节能环保理念,采取了屋顶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设计,实施照明、空调分时控制,让每一位旅客在航空出行中都呼吸来自自然的空气,感受自然的温度和阳光。
同时,大兴国际机场采用国内混流、国际分流、集中中转的形式。这样无论旅客候机还是抵达,都能同步享受到商业资源和公共服务设施资源。
不仅如此,在每层的扶梯附近,记者都能看到信息自助查询机的身影。电子触摸屏上,不仅能查看电子地图,还支持刷身份证查询航班状态、登机口等信息。
记者也了解到,在航站楼5个指廊的尽头,分别设有5个庭院——中国园、瓷园、田园、丝园、茶园,在平面水平方向上呈轴线对称,为旅客提供放松的候机环境和绿色的活动空间,营造出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花园空间。
如此智慧灵活的现代机场,能源消耗是否更多?不,绿色恰恰是智慧的表现之一,大兴机场是全国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最高的机场。耦合式地源热泵系统方案可实现年节约1.81万吨标准煤;光伏发电系统每年可向电网提供600万千瓦时的绿色电力,相当于每年减排966吨二氧化碳,并同步减少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在全球枢纽机场中,首次实现场内通用车辆100%新能源。
高效利用各种能源,建设海绵机场、低碳节能环保机场,在大兴国际机场的绿色规划设计、建造、施工过程中,建成了一批绿色示范工程,运用多项典型的创新技术,也因此,大兴机场航站楼设计荣获中国最高等级的绿色建筑三星级和节能建筑3A级认证,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绿色三星建筑。
中国民航局机场司司长刘春晨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机场是城市基础设施,它不单单承担着航空运输集散功能,还具有以机场为依托、发展临空产业的作用。机场的交通枢纽功能是基本功能,而航空文化旅游则是新兴业态,也是世界民航发展的新事物。
“我们正在着手学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机场观光平台或区域建设成功经验,力争在全国大型枢纽机场率先规划、设计、建设观光设施”,刘春晨表示,一方面合理满足广大游客需求,愉悦参观;另一方面还要保障正常旅客安全高效出行。二者兼顾,各得其所。
按照规划,到2025年,预计将有7200万人次旅客进出大兴国际机场。而远期设计,年旅客吞吐量将达1亿人次,飞机起降将达88万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