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国内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成本逐渐降低,无人机逐渐飞入了寻常百姓家。空中拍照、航空摄影....越来越多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进入百姓生活,并在灾害调查、气象预防、反恐维稳、排污减排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无人机“黑飞”干扰民航班机起降、偷拍他人隐等
违法行为屡屡发生,严重影响公共安全。
2018年12月27日,山航空保厦门中队李文超、邵树瑾两名队员途经公司大楼,发现附近有无人机升空拍摄,当即向公司保卫处反映情况,保卫处获悉详情后,立即将事件向厦门监管局报告。随后,厦门市安监局、机场分局等单位人员到场对行为人进行了处理,避免了一场安全隐患。
那么无人机到底对飞机有啥影响呢?
无人机对于飞机的干扰主要是两个维度:一个是信号干扰,另一个是撞击的风险。
信号干扰是飞机起飞降落阶段的杀手。飞机的起飞、降落阶段被称为黑色10分钟,也就是起飞阶段的3分钟和降落阶段的7分钟。根据调研,80%的飞机事故都出现在这黑色10分钟里,所以这段时间的安全是整个飞行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但是起飞、降落阶段时,飞机上的飞行控制系统、自动导航系统、自动驱动系统、起落装置以及通讯设备,很多都有可能受到其它无线信号的干扰,造成系统判断错误酿成大祸。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起飞、降落阶段时,我们会被强制要求关闭手机、电脑等等具有通讯功能的电子设备的主要原因。飞机在起飞、降落阶段会依赖自动导航系统,而自动导航系统又需要比较纯净的电磁环境,一旦受到干扰很可能会接收到错误的信号,产生错误的应对措施,万一飞机出现事故,那可是几十到几百条人命的大事情。所以,我们看到每次无人机入侵到机场范围内,所有天上航班都会临时备降其它机场,机场内航班都会暂时停运,小小的无人机和飞手的“黑飞”行为,都会造成无数的经济损失。
无人机对于飞机的第二个威胁:撞击。纵观民用航空发展的这些年,航班的数量和航线的数量增加之快让人惊讶。我们头顶空间的航道已经和生活中的交通道路一样错综复杂了,尤其是大型城市。航道的布局和航班的飞行顺序、飞行时间等等方面的梳理已经让航空管理从业者十分头疼了,现在还要担心对于飞机造成的新威胁:无人机撞击。
在无人机出现之前,飞机最害怕的空中物体是鸟类,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飞鸟撞击飞机的事故。萨利机长电影我们看过,遇到飞鸟撞击,当然上帝是站在我们这边,全数生还,而现在,飞鸟撞击的问题都没有被妥善解决之前,无人机悄悄的来了,对飞机的威胁提升到了新高度。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和鸟类相似,但是速度方面远超过鸟类。即使是小型的玩具无人机,与客机发生碰撞造成的破坏力也要高于飞鸟撞击。鸟类虽然体型大小各异,但主要由皮肉和骨骼组成。而无人机则是由固态塑料、金属结构、电池等等元素构成,硬度和坚固性方面的提升会导致发生撞击之后,破坏力远超过鸟类。所以没人能保证下一次上帝是否还会站在我们这边。
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抵制黑飞,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