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航班运行效率总览
根据民航局发布的《2015年全国民航航班运行效率报告》,2006年至2015年我国各类飞行起降架次持续增长,2015年达到778万架次;年均增长率约为9.9%;2014、2015增速下降。(下图)
2006至2015年各类飞行起降架次增长迅速,年均增长9.9%。但航班正常率随航班量增长呈持续下滑趋势,2015年航班正常率基本止跌。(上图)
与2014年航班飞行距离分布相比,2015年远距离航班比例有所增加。2015年国内城市对之间的航班飞行距离主要集中在400至1800公里范围内,占全年航班量的81%左右;其它飞行距离的航班所占比例很少。
相比2014年,2015年民航航班空中总飞行距离、总飞行时间与总燃油消耗都有所增长。单位航班小时二氧化碳排放有所下降,2015年为10.04吨/架次·小时,比2014减少0.36吨/架次·小时。
2015全国机场流量总概
我国2006年至2015年各类飞行起降架次(不含训练飞行)。该期间,我国各类飞行起降架次持续增长,2015年达到778万架次,但2015年增长率为近几年最低,仅为5.41%,增长幅度最大的是2009年,达14.09%。
这里的各类飞行起降指的是在我国境内机场起降的飞行,包括运输航班、通航、调机等飞行。大部分飞行起降是运输航班飞行起降。一般的,国内航班为一班两个起降,国际或港澳台地区航班为一班一个架次;飞越我国大陆上空的飞行不计算起降架次。
2015年我国总航班量达到455万架次,其中,国内航班、国内公司国际及港澳台航班、外航航班和飞越大陆航班所占百分比分别为71.65%、9.87%、9.21%和9.27%,增长率分别为6.77%、21.94%、6.25%和6.39%,国内公司国际及港澳台航班增幅达到近几年最高。
2015年,民航局公布的21个航班时刻协调机场协调时段小时平均起降架次、小时高峰架次和规定小时容量如上图所示。除了杭州萧山机场小时高峰架次与小时容量基本持平外,其余的20个协调机场的小时高峰架次都明显高于公布的小时容量标准,其中,首都、浦东、昆明和成都机场超出20余架次,小时高峰架次超出小时容量30%的有天津、虹桥、浦东、福州、三亚、成都和昆明7个机场。
2014年有20个协调机场小时高峰架次高于公布的小时容量,其中4个超过30%,分别为虹桥、三亚、成都和昆明。
我们把7:00至22:00之间的15个小时设定为繁忙时段。该时段内,大部分机场平均起降架次接近小时容量,说明这12个机场和当地空管全年每天都长时间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
主要繁忙机场流量分布
上述几个机场24小时流量分布特点基本一致:早上6点开始,机场起降航班量开始急速上升,8点后趋于平稳,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后才开始明显减少,一般凌晨2点至5点间起降航班最少。
从24小时运行情况来看,起飞和降落的航班量趋势存在较大不同。早上6点至8、9点是典型的“起飞航班波”时段,起飞航班量一直急速增长,而降落的航班较少。9点后,降落航班量快速增长至高位,起飞航班量稍有回落,起飞和降落的航班量都趋于平稳,一直持续到晚上9、10点后,起飞航班量开始明显减少,降落航班量却稳中有升,迎来“降落航班波”时段,一直持续到晚上12点以后才开始明显减少。
上述机场小时交通流量也各有特点。
北京首都机场早上9点之前小时交通量明显低于小时容量值,9点之后,小时16交通量增加至超过容量值,10点至直到22点交通量一直高于容量值,22点后才有所下降。
上海浦东机场9点开始交通量增加至超过容量值,20点交通量有所下降,21-22点交通量继续超过容量值,22点之后交通量明显下降。
上海虹桥机场上午9点之前交通量比较小,9点至21点交通量明显超过容量值,21点之后机场交通量下降。
广州白云机场上午9点之前交通量比较小,9点之后交通量迅速增长,10点至21点交通量超过容量值,21点之后机场交通量开始迅速下降。
深圳宝安机场上午7点之前交通量比较小,7点后出现短暂下降后一直超过容量值,22点交通量降至容量值以下。厦门高崎机场上午8点之前交通量比较小,8点至23点交通量在容量值以上呈现“波浪式”波动。
2015年各机场起降架次及年增长率情况如图所示。吞吐量占全国1%(含)以上的机场中,三亚涨幅最大,达18.11%,海口和南京的涨幅也超过了15%;吞吐量占全国0.2%(含)至1%(不含)机场中,涨幅最高的是兰州机场,增长率达到19.49%,呼和浩特和长春增幅也在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