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航空数据公司OAG最新发布的《2018年准点率综合报告》(The OAG Punctuality League 2018),香港航空的准点率居亚太区榜首,全球排名第二位,仅次于波罗的海航空。不过,内地的航空公司无一家进入前20强。
报告汇总了2017年全年近5700万条航班数据,评估了全球最大型的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准点率情况。OAG的“准点”定义为航班到达时间在航班时刻的15分钟之内。
报告显示,香港航空成为亚太区最准时及全球第二准时的航空公司,其准点率达88.83%(超过2016年的74.46%)。
据记者了解,过去几年,准点率工作一直是香港航空主抓的重点,从2015年始,绝大多数飞机都使用香港国际机场的中场客运廊,这点对改善航班准点率很有帮助;同时,主要使用登机桥登机,而非如以前需要乘客接驳巴士到较远登机闸口,有助缩短登机过程的时间。
此外,香港航空还对航班处理程序进行探究,建立工作小组,密切关注航班的准点率情况,当有航班延误时,会立即分析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案,比如许多延误是由于等待转机乘客造成的,为解决问题,航线规划部会为一些连接航班延长留地时间以预留出更多的缓冲时间,一些航班的最少连接时间也进行了加长,比如所有以温哥华为出发地和目的地的连接航班的最少连接时间均由60分钟增加至90分钟。
根据OAG的报告,在全球超大型航空公司类别中,日本航空以85.27%的准点率排名第一,在所有航空公司榜单中名列第六;全日空航空居亚太第七,全球第14位。此外,跻身全球前20家最准点航空公司之列的还包括澳洲航空(第五名)和新加坡航空(第13名)。
“中国最准点航空公司前十名榜单”中,香港航空居首位(准点率为88.83%),紧随其后的分别为春秋航空(73.37%)、国泰航空(73.04%)和天津航空(68.39%)。
中国四大航空公司中,海南航空名列第六(64.59%),南方航空名列第七(64.19%),东方航空名列第八(61.80%),中国国航名列第九(60.14%)。
在不久前举行的民航工作会议上,民航局透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的航班正常率为76.46%,同比提高9.16个百分点,2017年全年则有所下降,平均为71%,不过,2017年的航班平均正常率呈逐渐回升状态,特别是11月份,航班正常率达到84.59%,创102个月来新高。
航班正常率的回升,与冬春航季以来的控制航班总量不无关系。针对2017年7月份航班正常率的严峻局面,民航局从8月份起严格把控运行总量,2017/2018冬春航季航班计划总量增速同比减少2.9个百分点。
进入2018年,控总量,保正点依然是行业发展“主旋律”,从民航工作会议上发布的2018年全行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来看,其中确定的运输总周转量1208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6.12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5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6%、11.4%和6.2%,比2017年的增速均有所放缓;而全年的航班平均正常率则不低于75%,高于2017年的平均指标。
不过,在民航增长需求旺盛的背景下,通过控制总量的“补短板”方式来解决航班延误问题,依然显得捉襟见肘。目前,中国能够用于民用大型航空器通行的空域不到20%,这与美国的情况正好相反。现行的军方主导、条块分割、固态使用、静态管理的空域管理模式,严重制约着我国民航业的发展,每年的航班量都在以10%的速度增长,而航路资源就那么多,数量激增的飞机都要行驶,就必然产生拥堵。
在民航工作会议上,民航局长发布的2018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持续提高空域资源保障能力,包括继续积极推进国家空域管理体制改革以及中南、华东、华北地区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科学实施空域规划,重点持续优化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区空域结构,加快推动成都-拉萨、北京-广州等大通道建设;推动利用国际航路运行国内航班,为拓展空域资源另辟新径;建立空管运行效率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空管系统挖潜增效的内生动力等。
另据记者了解,2018年空域管理体制改革也有望获得进一步的突破,中国的天空也需要“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