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和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负责人介绍中秋国庆假期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秋国庆假期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超23亿人次
在今天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表示,中秋、国庆假期将至,8天的假期,无论是旅游还是探亲,出行需求非常旺盛,根据分析和预测,这8天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23.6亿人次,平均每天大概2.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2%左右。对今年假期大家的出行做了一些研判,今年假期出行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自驾仍然是这次中秋、国庆假期出行的主要方式。预计自驾出行将达到18.7亿人次,占出行总量的八成左右。高峰时段,高速公路车流量可能会突破日均70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有可能会达到1400万辆。特别是长距离出行的朋友们,加油充电需求会比较大,建议大家通过“e路畅通”等小程序提前查询沿途充电加油的站点情况,做好行程安排,确保行程顺利。
第二,预计会在假期首末两端出现高峰,假期本身出行就是在高位运行,但我们预计第一个高峰会出现在10月1日,单日客流量可能会超3.4亿人次,再次出现历史峰值。第二个高峰会出现在中秋节后,也就是7日、8日这两天,建议自驾的朋友提前做好出行安排,尽量错峰出行。
第三,中长距离出行将显著增加。假期天气好、景色美,中长距离出行会快速释放。特别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城市群进出城高速公路、热门景区国省道路,车流量会比平时要大很多,车辆流量大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出现拥堵,请大家一定要谨慎驾驶。
第四,国内、国际旅游出行势头比较强劲,预计国内一些热门城市,比如上海、成都、北京、广州、西安、杭州、南京、重庆等城市的旅游热度会突破去年高位。出境游方面,预计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的旅游人数将会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我们国家的免签政策,便利大家出境旅游。
第五,假期货运总体保持平稳。预计假期期间日均货车流量会在550-580万辆,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比平日的货运量可能会下降30%左右。对于能源、粮食、矿石、民生等重点物资需求会比较稳定,铁路、港口、航空货物运输整体波动不大。
突出五类重大风险防范 交通部门全力保障假期出行安全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将迎来出行高峰。在今天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表示,交通运输部将充分发挥国务院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工作协调机制综合交通运输保通保畅工作专班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跟踪调度,强化对重点枢纽、区域及易拥堵路段的运行监测和分析研判,持续抓好“三十条”硬措施落实,突出“恶劣天气、繁忙路段拥堵、新能源车充电长时间排队、游船客船安全、13类重大危险源”这五类重大风险防范,特别是落实好重大危险源的提级管控,确保大家假期平安便捷顺畅出行。
一是全力保障出行安全。持续加强与气象部门会商研判,及时做好预警提醒,坚决防范恶劣天气引发安全事故;对于涉客重点领域实施提级管控,督促客运企业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强化港口客运站安监力量,督促夜游船增配值班驾驶员,海事部门将在客流密集的夜游航线和热门旅游航线部署海巡船(艇)现场驻守,强化应急响应与安全保障能力。
二是全力加强服务供给。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运力资源,加强组织调度,做好干支运输衔接和大客流集疏运保障。同时,充分满足大家个性化出行需求,做好租车自驾游、邮轮运输等服务保障。
三是全力优化服务举措。统筹采取拓展线上线下售票渠道、推广联网售票和电子客票、保留人工售票检票等举措,便利老年人、外籍人员等在内的广大旅客购票出行。充分发挥12328交通服务热线作用,及时收集、协调解决假期出行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
四是全力提升服务质效。针对高速公路拥堵、新能源车充电长时间排队等问题,“一段一策”做好公路疏堵保畅,“一区一策”提升服务区充电服务保障能力,实施轻微事故快处快赔,全力做好自驾出行服务保障。
中秋、国庆“双节”合并放假,民航市场有哪些新变化?
在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民用航空局总飞行师熊杰表示,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合并放假,假期时间长、文旅热度高、体育赛事多,这给民航运输也带来了新的特点。总的来说,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民航运输市场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首先,节日出行的需求稳步增长。假期期间多种客流相互叠加,预计民航将迎来暑运后的又一次客流高峰。据预测,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全民航市场的旅客运输量将达到1920万人次,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6%,创历史同期的最高水平。
其次,假期的后半程客流更加集中。假期前半程部分旅客错峰出行,运输增长趋势相对平缓。中秋节在假期的第6天,探亲和旅游的游客节后集中返程,预计假期最后两天会迎来客流的最高峰,单日的客流可能会达到或者超过暑运的历史最高峰值256万人次。
再就是国内传统的热门航线仍然保持较高的热度,一些旅游目的地的中小机场的客流量增长迅速。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城市间的骨干航线热度最高,预计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重庆、昆明、西安、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十个国际航空枢纽城市的旅客吞吐量预计将超过1700万人次。航文旅融合吸引更多的游客出行,例如武夷山、湘西、吐鲁番、大理、嘉峪关等旅游城市的机场旅客吞吐量可能会同比增长超过30%。
最近,国际航空客运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7月1日-8月31日暑运期间,全国民航共保障中外航空公司的国际客运航班达到12.3万班,每日在2000班左右。8月上旬达到峰值,每日执行国际客运航班2100班。随着我国入境免签、离境退税、支付和出行等方面政策措施不断优化,以及国际口岸机场的出入境和中转便利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预计中秋、国庆假期国际市场将再次迎来旅游高峰,出行热点主要为东亚和东南亚周边国家的旅游目的地,南亚和欧洲方向的旅客量可能也会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