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读书感悟:以《原则》为镜,照亮技术保障的深层逻辑

发布日期:2025-09-27 来源:山西空管分局供稿 下载此文章

       本网讯(通讯员 李天水)作为一名技术保障人员,达利欧的《原则》给我的震撼远超预期。这本书不仅能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更能让我们对工作有全新理念。达利欧通过自身的经验总结,为我们揭示了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寻找确定性的方法,这对于我们技术保障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技术保障的世界里,设备是我们的“伙伴”,也是我们工作的核心。然而,这些看似静默无言的机器,却时常以它们独有的方式诉说着真相。《原则》中的“真相至上”理念,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我们在故障诊断中常常陷入的主观臆断。以往,面对设备故障,我们或许习惯于凭经验判断,但《原则》告诉我们,只有彻底摒弃偏见,以“极度透明”的态度审视所有数据,才能触及问题的本质。

        书中"错误日志"的概念相当于是工作中"设备履历本"。它仿佛为每一台设备建立了一本专属的“成长日记”,记录着它们的每一次“病痛”与“康复”。这不仅有助于我们追溯故障根源,更让我们学会了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正如达利欧所言,“痛苦+反思=进步”。设备故障,不再是令人头疼的难题,而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原则》中的“系统化思维”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视角之门。我开始意识到,每一台设备都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技术保障工作不应仅仅局限于单一设备的维修与保养,而应建立起一套从预防性维护到预测性维护的完整原则体系。这样一来,我们便能未雨绸缪,提前预警潜在的故障风险,彻底告别“救火式”维修的被动局面。

       《原则》让我认识到,技术保障并非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与探索的科学工作哲学。感谢《原则》,它让我在技术保障的道路上找到了方向,也让我更加坚信:只要遵循科学的原则与方法,我们就能与设备建立起一种更为和谐、高效的对话关系。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前行,用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技术保障篇章。


上一篇:山西空管分局纪委开展“中秋、国庆”双节前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廉洁纪法教育

下一篇:复训重启程,山西空管分局进近管制室迎接新挑战

主办单位:民航发展网     承办单位:北京盛世华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10-68160386    传真:010-88210800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其言论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

工信部备案许可:京ICP备190535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