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低空领域综合场景服务商蜜蜂低空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行业领先的早期风险投资机构阿尔法公社领投。
据了解,蜜蜂低空成立至今仅13个月,定位于低空领域综合场景服务商,初期以旅游观光场景为切口,目前已覆盖110多个5A/4A级头部景区,并获得独家运营权,覆盖1.2亿年客流量,平均季度执飞超1.2万人次。
蜜蜂低空创始人赵敏认为,当前是无人机行业规模化运营黄金期,政策红利释放、应用场景开放叠加技术发展,推动行业迈向商业化新阶段。在相对隔离的场景中,如应急救援、电力水利巡检、农林植保及500公斤-2吨支线物流等领域,无人机已实现规模化与商业闭环,但场景仍存在隔离化、重物轻人等特征。
“无人机融入日常生活仍面临安全、电池能量密度、空域及信息系统管理等挑战,短期内商业化成本制约其大规模普及,预计三五年后迎来日常应用爆发,未来1-3 年是隔离场景包括旅游观光的规模增长期。”赵敏说。
赵敏分析,以文旅领域为切入点,其消费需求较广泛且具备抗经济下行韧性。低空飞行观光不仅能为景区创造差异化体验,推动地面观光向空中观光升级,还能拓展研学、赛事、飞行培训等长周期用户价值。保守预估,未来三年若实现200-300万人次低空观光,结合全国超过4亿的旅游人群基数,有望达成10亿级年度营收规模。
在赵敏看来,与低空经济庞大的市场规模相比,低空经济发展还面临三重困境。一是技术困境,航空级电池能量密度不足,主流eVTOL飞行器载重普遍低于500公斤,续航时长1小时内;二是场景割裂,全国仅0.1%的A级旅游景区布局低空观光,其他通航、农林、应急、物流和各行业应用场景几近空白;三是商业闭环难题,太多团队困在“航空级技术”和“飞行器参数”的执念里,前期研发费用难以为继之外,很多头部企业单机年运维成本近百万,营收却不足30万元。
“与其等待技术完美,不如先让产业转起来。”赵敏介绍,蜜蜂低空在低空中选择的第一个垂直场景是文旅,在重庆巫溪红池坝、内蒙野狼谷等景区,使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定翼有人机,该机型有低固投、轻基建、易转场等特点。依托这种高频刚需+灵活调度的组合拳,蜜蜂低空测试期即实现新景区上线周期从行业平均45天压缩至72小时、单机日执飞架次达60余次,超行业均值3倍、季度单机营收破百万的好成绩,其产品上线一季度便率先验证了低空经济里的产业+场景的“最小可行性闭环”。
“我们不是造飞行器的人,而是让飞行器被需要和被使用的人。”赵敏表示,通过连接真实场景与上游供应链,将每一个垂直场景中的每次飞行数据,变成低空行业可复用的AI算力燃料。
据了解,本轮融资完成之后,蜜蜂低空将布局低空领域四大核心场景,分别是电力、水利的智能巡检方案;支线物流、应急救援的物资配送网络;森林防火、城市安防、智慧农业的监测体系;低空观光、文旅拍摄的消费服务。
目前,蜜蜂低空打造的产业合作平台已引入800多家无人机企业,梳理与对接低空产业链上下游1500多家企业入库。“我们预计未来一年平台撮合交易额将突破亿元级别。在低空经济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节点,蜜蜂低空期待与这场变革的战略方共享万亿赛道早期红利。”赵敏说。
上一篇:国际低空经济合作联盟在深成立 下一篇:为低空文旅蓬勃发展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