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航空运输 >

严惩“私拿”是小题大做还是企业管理的底线逻辑

发布日期:2025-04-11 来源:民航资源网 下载此文章

  近期关于某航空公司对空乘人员私拿机供品的进行内部检查和处罚引发讨论,部分声音认为此举“小题大做”。私拿机供品(如纸巾、饮料等)看似微不足道,但从企业管理的深层逻辑看,这绝非简单的“管太严”,而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折射出了民航业合规治理的复杂性与紧迫性,也从资产管理、行业规范等维度,透射出了民航企业治理的底层逻辑。

  行业规范的特殊要求

  航空运输业作为特殊的高风险行业,其内部管理制度天然具有严格性。从航前酒精检测到飞行箱包管理,从服务流程标准化到安全规章执行,航空公司对员工的合规要求本就是系统性工程。放眼全行业,任何一个行业,都不会允许“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骗取或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司财物的”行为发生。正如制造业会严查生产线物料损耗、零售业会监控货品异常流失,民航企业通过制度堵住管理漏洞,既是维护资产安全的必要措施,更是对全体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基线要求。

  民航业存在“保障性消耗品”与“经营性资产”的明确区分。机组餐食等必要保障品本就有制度性配给,与供旅客使用的服务物资存在本质区别。将服务物资视为“可分享的剩余价值”,实质是混淆了企业资源属性。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行为模式一旦形成路径依赖,可能衍生出服务流程打折、应急物资挪用等连锁反应,最终影响运行安全与服务品质。例如,私拿行为若未被及时遏制,可能滋生更严重的违规(如“捎买带”走私、利益输送),甚至干扰航班安全流程(如物资清点失误影响应急响应)。某航湖北分公司通过作风整顿,将私拿机供品列为纪律红线,最终实现服务满意度提升与投诉率下降。

  资产管理的“显微镜”效应

  机供品看似价值不高,实则是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链条涉及采购审批、仓储调配、使用登记等多个环节。默许员工私拿的行为,本质上是对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的消解:当“顺手牵羊”成为潜规则,损害的不仅是具体物资,更是组织运转的严密性。

  随着航空公司对成本更精细化的管理,其对于实际物品需求、库存、采购等都进行深入的评估计算。私拿机供品,会导致航空公司对实际需求的计算失准,继而影响采购规划,进一步加大了成本。机供品成本在航空公司总成本中的比例虽然较低,但从绝对额来看,仍是一项金额较大的成本。

  企业治理的“蝴蝶效应”

  现代企业管理的本质——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手段,将所有运营活动纳入可预测、可控制的轨道。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在于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这与人性化管理并不矛盾。

  实际上,每条规定的产生都有其缘由,限制的同时也在保护。各大航司客舱管理手册中多有制度约束:如私拿机供品的行为可能面临量化扣分、停飞甚至开除等处罚。尽管有制度,但此类现象仍屡禁不止:有乘务员坦言,因“侥幸心理”或“惯性行为”而私拿物品,认为“一包纸巾不至于被严惩”。

  而当“拿点小东西不算事”成为潜规则,企业价值观将面临崩塌风险。根据管理学中的“破窗理论”,小问题放任会导致大问题蔓延的连锁效应:轻微违规问题被忽视,可能引发群体效仿,削弱管理规则的约束力。在“小问题”上妥协,可能为系统性风险埋下隐患。

  制度刚性与人性化的统一

  真正优秀的企业管理,是在刚性制度与柔性关怀之间找到平衡点。解决问题的关键并非否定制度,也不能仅靠事后追责,而是优化管理方式,体现企业文化。比如:

  -明确规则与培训并重:在入职培训中强化合规意识,加强宣贯,说明违规后果。

  -分级处理与申诉机制:根据情节轻重采取警告、培训、暂缓晋级等柔性措施。

  -建立员工激励体系:可以通过设立相应奖励制度,对合理控制机供品消耗的机组给予奖励。

  “勿以恶小而为之”不仅是道德训诫,更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法则。此次事件争议其实也为全行业提供了反思契机,或许唯有通过严格的制度化约束与人性化沟通的双向努力,方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向奔赴,达到企业利益、员工权益与公众信任的多维共赢。

上一篇:南航将在新一代宽、窄体机型上推出全新客舱内饰

下一篇:厦航再度牵手世界田联钻石联赛

主办单位:民航发展网     承办单位:北京盛世华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10-68160386    传真:010-88210800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其言论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

工信部备案许可:京ICP备190535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