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航发布声明:4月1日,ZH9539深圳-景德镇航班登机结束后,机上两名旅客发生纠纷,一名乘务人员在维护客舱秩序过程中手臂轻微受伤,及时送医后已无大碍,涉事旅客被移交警方处理。深航将全力维护旅客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呼吁广大旅客遵守乘机规定,文明乘机出行。
此前,有网友发文称,自己在乘坐深圳飞往景德镇的ZH9539航班时,两名女乘客在机舱内发生争执,机组人员劝阻时,一名空姐被咬伤,导致航班延误两个多小时。
飞常准数据显示,该航班原计划17:45起飞,实际起飞时间为19:56,比原计划时间延误2个多小时。
什么是机闹
“机闹”是旅客在民用航空器以及机场等公共场所实施的扰乱民航运输秩序、危害旅客人身财产安全、危及公共安全行为的一类通俗说法,轻则影响旅客顺畅出行,重则威胁航空运输安全。
民航资源网专家、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授许凌洁此前表示,为保障航班运行的安全和秩序,我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规范制度。我国加入了国际航空安保的若干公约,并制定了国内民航法律法规和规章,以保障航空安全和秩序。从国内法律规范看,主要包括《民用航空法》、《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民用航空运输机场航空安全保卫规则》、《公共航空旅客运输飞行中安全保卫规则》、《通用航空安全保卫规则》、《民用航安全检查规则》、《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全保卫规则》等,可以说从机场到航空公司,从地面到空中都为防止非法干扰和扰乱行为进行了立法,各单位也遵照法律制定了相应规章制度以保障航班运行安全和秩序。
根据《公共航空旅客运输飞行中安全保卫工作规则》第四十九条:
扰乱行为,是指在民用机场或在航空器上不遵守规定,或不听从机场工作人员或机组成员指示,从而扰乱机场或航空器上良好秩序的行为。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航空器内禁止的行为包括危及飞行安全和扰乱航空器内秩序的其他行为。
机闹的危害
机闹行为轻者破坏客舱秩序,重者危害航空安全,一些情况下航班必须返航或备降以进行管控,不可避免的影响航班正常性,不仅航空公司要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同机旅客也要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因此,“机闹”行为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
飞行安全
机闹事件的发生易危及机组人员与航空设备,机闹过程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使用暴力或威胁、恐吓、干扰机组人员履行职责可能导致飞机产生不安全事件发生,危及自身及其他旅客飞行安全。
社会秩序
机闹事件不仅会破坏民航运输秩序与公共安全,还会影响国家形象和社会道德。机闹旅客经常不尊重他人权利与公共秩序,干扰其他旅客正常出行与休息。同时不文明乘机的行为同样损害国家形象与民族尊严,严重侵犯社会道德和公序良俗。
个人影响
机闹不仅会损害自身形象及信誉,还会影响自身出行与生活。同时机闹旅客将会受到相关法律制裁,如罚款、拘留、刑事责任等,还会被列入失信名单,限制乘坐航班。涉事旅客本身也易受到舆论谴责与抵制,损害自身名誉与尊严。
机闹的法律责任
“机闹”行为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对于这些行为坚决实施“零容忍”的政策,相关涉事旅客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许凌洁指出,两名旅客扰乱客舱秩序将受到相应处罚。此外,被咬伤的空乘可以追究侵权旅客的故意伤害行为,后者应承担民事侵权责任,甚至因故意伤害行为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许凌洁指出,针对航班运输中出现的非法干扰和扰乱行为,我国民航法律规范中均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依据我国法律制度,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予以处罚,尚不构成犯罪但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
《公共航空旅客运输飞行中安全保卫工作规则》第十条、第十一条的规定,机长及机组成员可以行使的权利及旅行职责中包括:对扰乱航空器内秩序或妨碍机组成员履行职责,且不听劝阻的,采取必要的管束措施,或在起飞前、降落后要求其离机。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指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此外,根据2018年出台的《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民用航空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对于严重扰乱客舱秩序、妨碍机组旅行职责的行为,可以将行为人列入限制乘坐民用航空器严重失信人名单,有效期一年。
惩罚不是目的,防患于未然,维护航班正常运行,确保旅客平安顺畅出行才是民航整治“机闹”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