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杨彦龙)为强化配载平衡风险的全链条防控能力,3月1日,新疆机场集团运管委库尔勒安全监察站与库尔勒管理分公司召开“围读会”,采用围读会形式,通过情景推演、案例复盘、全流程拆解等方式,全面针对配载、装卸、监装监卸、行李货物分拣、货物出入库管理及机坪监督等关键岗位的双复核制度优化与执行,深入探讨了流程查漏补缺。“围读会”直击作业环节中的潜在风险点,系统梳理“风险识别-流程优化-执行监督”的闭环管理路径,为提升安全运行效能提供实践支撑。

此次围读会以“筑牢安全防线、强化协同效能”为目标,一是风险前置:让“看不见的隐患”显现化, 配载平衡是飞行安全的核心要素,细微的数据偏差或操作疏漏均可能引发重心偏移风险。本次围读会打破传统汇报模式,由全链条各岗位率先还原实际操作场景:从货物重量录入、行李分区码放到货舱关闭前复核,每个环节均被拆解为“标准流程+潜在风险”对照清单。通过一线岗位视角的风险“自画像”,与会人员精准锁定中转、调舱、信息传递、货邮行运输前的交接等4类高频风险、5项流程断点,实现风险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判”转变;二是聚焦隐患:让双复核制度成为关键抓手,双复核作为风险防控的核心环节,要求各岗位通过交叉验证确保数据精准、操作合规。
此次研讨的价值不仅在于识别风险,更在于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一是打破信息孤岛,推动跨岗位数据共享复核;二是细化操作标准,针对不正常航班、航班密集、舱位混装等特殊场景制定差异化复核流程;三是强化人员培训,通过模拟演练提升一线员工对隐在风险的应急处置能力。

围读会上,双方以案例为切入点,剖析了配载员与监装监卸员数据核对时效性不足、货物重量的复核环节不完善、行李货物机坪运输前的数据复核程序缺失等具体问题,并提出“全链条责任闭环”,明确各岗位在复核中的权责边界,从链条上堵住操作偏差。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需通过常态化抽查与数字化管控,确保规范落地。面向未来,双方明确三大完善方向:一是深化技术应用,探索AI图像识别辅助监装、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货物分布等创新手段;二是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定期对双复核流程开展测试,及时修补漏洞;三是推动文化渗透,通过安全积分奖励、风险案例全员"吹哨"等方式,将“人人都是安全哨兵”的理念深植一线。
下一步,机场集团运管委各安监站与辖区机场将"风险防控围读会"机制化常态化,每月聚焦不同风险主题开展全岗位推演;通过沉浸式围读会,让风险管理从文件条款走向实操岗位,既筑牢风险安全防线,更培育出“人人管流程、流程控风险”的安全生态,为机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