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中国民航局举行发布会,介绍截至2023年底,国内现有实名登记的无人机126.7万架,同比2022年增加了32.2%。进入3月份,不少地方都加大了包括无人机在内的通用航空应用场景的投入,助力低空经济“高飞”。我们首先来看看低空经济都有哪些新场景、新应用。
据了解,当前,我国民用无人机已在农林牧渔和娱乐航拍领域率先实现行业普及。无人机物流配送业务已延伸到城市商圈与社区。无人机产业服务范围已经涵盖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安徽合肥,3月6日,六条无人机航线开通,专门用于运输医疗物资。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执行院长郑明明称:“我们测算了最远的距离,从血站到我们最远的院区大概在17分钟,非常高效地做了一个危重症抢救和治疗的保障。”
在湖北宜昌兴山县秀龙村,眼下的橙子采收也用上了新工具。装有钩子的无人机飞到柑橘地上空,村民用钩子勾住装有100斤鲜橙的筐子。随后,无人机就将这些鲜橙运到了公路边的货车上。这样的无人机一天可以运输3万斤橙子,完成了超过16人的工作量,节约了2500元以上的成本。
悬崖造林也有无人机的用武之地。位于黄河岸边的陕西延安宜川县,近日首次采用了植保无人机运送树苗。无人机操控人员和造林队员相互配合,让无人机吊起树苗飞向植树地点,在地面接收人员的指挥下,将树苗精准地投放到预定位置。由于当地地形陡峭、坡度大,以往植树造林时只能靠人背树苗,来回一趟差不多得一个小时。
无人机操控员孙江亭介绍:“无人机最大吊重在150斤左右,像咱这种树苗能吊7棵到8棵,最远距离是300到400米,一个来回就是一分钟左右。”
而在城市里,“空中的士”有望打造交通出行的新方式。近日,一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从广东深圳蛇口邮轮母港起飞,降落在珠海九洲港码头,完成跨海跨城模拟载人演示飞行,将原本2.5至3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到20分钟。这个航空器可载5人,核心模组100%国产化,在获取适航证后将有望于2026年开启载人飞行。运营方介绍,随着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的迭代加入,单位航时成本将大幅度降低,单座票价预计在300元左右。
四部门:2030年通用航空产业规模将达万亿级
低空经济未来还有多少发展空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形成万亿级规模的通用航空产业市场。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到2030年,我国将在航空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城市空中交通实现商业运行,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在我国将基本建立。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低空经济研究员杨岭称:“低空经济协同创新空间巨大,跨界融合将迎来新机遇,我国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和技术优势,也为相关产品研制提供技术支撑。”
作为国家民用航空事务主管部门,中国民航局表示,正在稳步推进电动垂直起降机型的适航审定工作,并将在低空飞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市场准入、安全监管等方面加强研究和谋划, 推行“一站式服务”,让低空用户只需通过“一个网络”实现计划提交、受理、审批、服务、保障、运行。
中国民航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骆洪江称:“推动实现由现行在原有空域结构中,协调划设报告空域、监视空域和目视航线的做法,变为以空域分类为基础,全面优化低空资源使用效能,增加低空可飞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