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基石
每经记者 余洋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来源:新华社
低空经济又迎利好。3月27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基建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基石。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中,通用机场是承载低空航空飞行器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数量及运行情况,是反映通航行业发展情况的风向标之一。
根据民航局下设通用机场信息平台的数据,截至2024年3月26日,全国在册(注:含已取证和备案,下同)通用机场共452个,与2012年相比增长近十倍,数量已大大超过民用运输机场。另据民航局信息显示,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通航”细分赛道,近年来更是增长迅猛。
布局
从区域分布来看,通用机场集中于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东部密集,西部较为稀疏,与人口地理分布相契合。按照中国民航的七大分区,华东和东北两区的在册通用机场总量排在数一数二的位置,两者之和为47.8%,占全国近“半壁江山”的数量。
再比较省份间的机场数量,黑龙江、广东、江苏排名前三,分别有89个、55个和31个机场。值得一提的是广东,2023年全国新增颁证的41个通用机场中,广东就拿下13个,占比最高。再往城市细分,有7个新增机场,都来自深圳。
根据中国民航局2017年发布的《通用机场分类管理办法》,按照“是否对公众开放”这一划分依据,通用机场分为A、B两类。两者最大的差距主要是在商业属性上,载客类的航线只能够在A类通用机场上运行。由于A类机场涉及公共运输,需要遵循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对安全的要求远高于B类机场。
放眼全国,截至目前,通用机场A类为161个,通用机场B类为291个。在七个分区中,除了西南是唯一一个A类数量超过B类的地区。其余地区都是B类占大头,但在B类占比偏重上,又有所不同。
其中,新疆、东北B类机场占比超过八成,“偏科”明显;华东、中南B类机场占比六成。相较之下,华北、西北在A、B两类通用机场的建设布局方面更为均衡。
需求
A/B两类通用机场的数量分布为何会出现差异?民航局下设通用机场信息平台的一位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选择哪一类通用机场进行建设,这是由地方需求决定的,如果有公共运输的愿景,则选择建设A类,若是希望为产业服务,则选择B类。
我国地域面积广阔,不同区域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发展阶段、产业类型有所不同,需求的差异,反映在了通用机场类型的选择和布局上。
同样是B类通用机场占比超过八成的地区,东北农垦面积大,对农业规模化要求高,通航农业作业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灵活性强的特点,因此修建的B类通用机场与当地农业现代化作业结合较为紧密,能够辅助当地产业发展。
图片来源:新华网
而新疆地域广袤,基础交通建设普遍较弱,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需要加速升级航空运输网络,B类通用机场能起到运输服务的辅助功能。相较之下,华东、中南的B类通用机场则反映了需求的多元化、精细化,城市内的生活生产,催生了短距离配送服务的新业态。
“相对来讲,华东、中南的高铁网络已经四通八达了,这两大区的通航运输更多地集中在精细化的服务上,比如低空物流C2C的配送、城际间的短途接驳服务等。”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以深圳为例。去年新增颁证的7个通用机场,建设场地为大型医院、高层写字楼、大型体育馆等功能性显著的场所,侧面印证了通航机场建设精细化的发展趋势。
精细化
通用机场建设高速推进,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数量还不够,以及还不能满足需求”。最为突出的矛盾集中在无人机这个新兴产业中。
作为通用航空的新型业态,2018年,无人机的统计数据首次纳入《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并在“通用航空”项下被单列出来。
截至2022年年底,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无人机通用航空企业已增长至1.5万家,无人机飞行时长也增长至2067万小时。相比之下,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传统通用航空企业才661家,飞行时长为121.9万小时。显然,传统通航与无人机已经不在同一个量级。
尤其当无人机从小型走向大型、从载物走向载人,新的形势催生了对专业基础设施更加迫切的需求。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自2017年起执行的A/B分类和建设标准,已经不足以指导目前新增的需求,通用机场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越来越细化,包括无人机专属的机场也已开始酝酿。
但无论是分类和建设的细化,还是运营和管理的细化,通航产业始终要坚守一条“安全”的底线,“首先保障安全,其次是精细化发展”,前述工作人员谈到,所有航空类服务都涉及到安全的问题,安全是必须坚守的底线。
根据此次发布的《实施方案》,在新基建方面,将充分结合通用航空业发展特性,研究设定适用于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机场建设标准。在安全问题上,则将构建无人机质量保障及安全验证体系,加强针对工业级无人机及eVTOL的安全性可靠性评估验证,推动形成一批支撑适航审定的工业标准。
基建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基石
每经记者 余洋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来源:新华社
低空经济又迎利好。3月27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基建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基石。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中,通用机场是承载低空航空飞行器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数量及运行情况,是反映通航行业发展情况的风向标之一。
根据民航局下设通用机场信息平台的数据,截至2024年3月26日,全国在册(注:含已取证和备案,下同)通用机场共452个,与2012年相比增长近十倍,数量已大大超过民用运输机场。另据民航局信息显示,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通航”细分赛道,近年来更是增长迅猛。
布局
从区域分布来看,通用机场集中于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东部密集,西部较为稀疏,与人口地理分布相契合。按照中国民航的七大分区,华东和东北两区的在册通用机场总量排在数一数二的位置,两者之和为47.8%,占全国近“半壁江山”的数量。
再比较省份间的机场数量,黑龙江、广东、江苏排名前三,分别有89个、55个和31个机场。值得一提的是广东,2023年全国新增颁证的41个通用机场中,广东就拿下13个,占比最高。再往城市细分,有7个新增机场,都来自深圳。
根据中国民航局2017年发布的《通用机场分类管理办法》,按照“是否对公众开放”这一划分依据,通用机场分为A、B两类。两者最大的差距主要是在商业属性上,载客类的航线只能够在A类通用机场上运行。由于A类机场涉及公共运输,需要遵循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对安全的要求远高于B类机场。
放眼全国,截至目前,通用机场A类为161个,通用机场B类为291个。在七个分区中,除了西南是唯一一个A类数量超过B类的地区。其余地区都是B类占大头,但在B类占比偏重上,又有所不同。
其中,新疆、东北B类机场占比超过八成,“偏科”明显;华东、中南B类机场占比六成。相较之下,华北、西北在A、B两类通用机场的建设布局方面更为均衡。
需求
A/B两类通用机场的数量分布为何会出现差异?民航局下设通用机场信息平台的一位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选择哪一类通用机场进行建设,这是由地方需求决定的,如果有公共运输的愿景,则选择建设A类,若是希望为产业服务,则选择B类。
我国地域面积广阔,不同区域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发展阶段、产业类型有所不同,需求的差异,反映在了通用机场类型的选择和布局上。
同样是B类通用机场占比超过八成的地区,东北农垦面积大,对农业规模化要求高,通航农业作业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灵活性强的特点,因此修建的B类通用机场与当地农业现代化作业结合较为紧密,能够辅助当地产业发展。
图片来源:新华网
而新疆地域广袤,基础交通建设普遍较弱,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需要加速升级航空运输网络,B类通用机场能起到运输服务的辅助功能。相较之下,华东、中南的B类通用机场则反映了需求的多元化、精细化,城市内的生活生产,催生了短距离配送服务的新业态。
“相对来讲,华东、中南的高铁网络已经四通八达了,这两大区的通航运输更多地集中在精细化的服务上,比如低空物流C2C的配送、城际间的短途接驳服务等。”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以深圳为例。去年新增颁证的7个通用机场,建设场地为大型医院、高层写字楼、大型体育馆等功能性显著的场所,侧面印证了通航机场建设精细化的发展趋势。
精细化
通用机场建设高速推进,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数量还不够,以及还不能满足需求”。最为突出的矛盾集中在无人机这个新兴产业中。
作为通用航空的新型业态,2018年,无人机的统计数据首次纳入《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并在“通用航空”项下被单列出来。
截至2022年年底,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无人机通用航空企业已增长至1.5万家,无人机飞行时长也增长至2067万小时。相比之下,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传统通用航空企业才661家,飞行时长为121.9万小时。显然,传统通航与无人机已经不在同一个量级。
尤其当无人机从小型走向大型、从载物走向载人,新的形势催生了对专业基础设施更加迫切的需求。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自2017年起执行的A/B分类和建设标准,已经不足以指导目前新增的需求,通用机场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越来越细化,包括无人机专属的机场也已开始酝酿。
但无论是分类和建设的细化,还是运营和管理的细化,通航产业始终要坚守一条“安全”的底线,“首先保障安全,其次是精细化发展”,前述工作人员谈到,所有航空类服务都涉及到安全的问题,安全是必须坚守的底线。
根据此次发布的《实施方案》,在新基建方面,将充分结合通用航空业发展特性,研究设定适用于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机场建设标准。在安全问题上,则将构建无人机质量保障及安全验证体系,加强针对工业级无人机及eVTOL的安全性可靠性评估验证,推动形成一批支撑适航审定的工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