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九派新闻等媒体报道,近日,浙江温州机场集团发布的拟录用人员公示名单里,有一位毕业于浙江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考生拟被录用为“场务及驱鸟员”。名单公布后,随即引发网友热议——“名校毕业生去当驱鸟员,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机场方面回应称,相关工作并非单纯赶鸟那么简单,企业有相关的晋升通道,“赶鸟员”也有可能进入管理层。
名校毕业生“下沉”到基层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硕士毕业生当保姆、女博士报考协警、名校生就职街道办……相关新闻不时引发热议。可以说,时下,公众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名校生下基层,绝非大材小用,高层次人才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参与基层治理不是坏事。如今,高材生去机场“赶鸟”再次引发质疑,背后更多的还是不少人将驱鸟员的工作简单理解成了“轰鸟”“赶鸟”——实则不然。
飞机的起飞和着陆是飞行的关键阶段,而低空是鸟类集中活动区域,所以鸟类撞机是整个航空业都面临的难题,各个机场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去驱鸟。专业人士表示,每一次鸟击飞机事件发生后,即便没有发生实际安全事故,其背后产生的维修费用也动辄达数百万元以上。
总体而言,从事一线工作的驱鸟员,招聘要求相对低一些,但如果是偏向理论研究的驱鸟员,其工作内容则还包括研究机场周边的鸟类特性、迁徙规律,并随季节、随机场的特性制定可行的驱鸟方案。也正因此,招聘驱鸟员时要对应聘者的学历、专业素养甚至英语能力等提出较高要求。
比如,此次温州机场集团驱鸟员岗位的招聘,将专业要求限定在生物学、生态学、动植物学、环境科学、建筑学等,还明确要求英语四级以上,持有2年以上C1驾驶证。这些要求并非刻意刁难,而是机场确实需要驱鸟员设计隔离鸟类的防护栏、有一定的外语能力以阅读外文资料,同时机场一般面积较大,巡查机场周边状况需要开车,等等。
高材生去机场“赶鸟”引发热议,某种角度上也是一种提醒,即一些人的就业观应该更加理性和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权,对自己的专业和应用有更多更深的认知,也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想法,他人尊重便是。而且,高等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其所培养的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规范的态度等,是任何工作岗位都需要的。只要有真才实学,再平凡的岗位也无碍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