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民航局下发的2022年全年度全国千万级机场航班截载时间情况通报中,福州机场在16个1000—2000万级机场中航班截载时间最短、位列第一,而其全年平均每个航班27.8分钟的截载时间,也是2022全民航41个千万级机场之中最少的。
“去坐高铁,提前20分钟到车站就够了,去坐飞机,有时候担心错过、恨不得提前2小时到机场。所以哪怕天上飞得快,还是省不了时间”——毋庸讳言,社会舆论场中的如是呼声,确实并不鲜见。航班截载时间过长,是受到广泛关注的民航出行痛点,也是民航在与高铁等出行方式竞争时,常被提及的效率短板。福州机场运营方元翔福州空港公司的效率攻略,为破解痛点、补强短板,提供了借鉴。
“如果为每名旅客节省10分钟,可以创造多少时间价值?”
福州空港地勤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机场与市区的地理因素,一直鞭策着机场团队努力探索缩短截载时间。福州机场距离市区较远,特别是在机场轨道交通和第二高速建成投用之前,出港旅客陆侧交通耗时长,更常被诟病。地理空间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呼应旅客诉求、从截载环节缩短旅客登机前的总时长,就成为机场工作人员孜孜以求的目标。“如果能够为每名旅客节省10分钟,目前福州机场一天近4万旅客,想想可以创造多少时间价值?”这支团队的成员常常这样提醒自己。
在如是理念引领下,福州机场各单位各部门联动高效保障、着眼精益管理,共同推进缩短截载时间。机场统筹联动地勤公司、安检护卫部、运行指挥中心等部门,密切衔接旅客服务、行李装卸、车辆保障、平衡配载各个环节,在值机调度作业、登机口提前定位、行李百分百响应、货舱修正处置等方面进行精益管理,并以机场运管委为抓手,狠抓地面运行保障效率和空地协同运行,使得航班靠桥率、地面滑行时间、航班正常性均取得提升,这样从各个环节的精益化上省出的时间,为缩短截载、方便旅客,打下了坚实基础。
“前端快速决断,后端快速保障”
近年来,福州机场在旅客地面服务中,探索实践了“前端快速决断,后端快速保障”的模式。
机场在服务环节围绕旅客动线,推出了红马甲引领、安检绿色通道、旅客爱心摆渡等方式,为不熟悉机场出行、以及因各种原因行动不便或者晚到的旅客,提供服务保障,最大限度避免他们错过航班截载时间。与此同时,围绕行李动线,福州机场一方面对“三超”行李落实提前卡控,努力避免到登机口才发行行李超尺寸超重、再托运耽误时间的情形,一方面安排地勤公司组织攻关小组,不断优化装车、撕贴分拣联、核对行李件数等环节,将行李保障全流程由原来的30分钟缩短至26分钟。
服务创新的同时,福州机场更向科技要效率,发力技术创新。针对晚到旅客保障,福州机场依托大数据,研发了“晚到旅客到达登机口时间模型”,为判断晚到旅客的截载工作提供极大便利;又在此基础上,以时间模型结合摆渡车辆实时地理信息的手段,优化了国际或远机位晚到旅客的动线计算,让原先靠经验判断晚到旅客可否赶上截载、能否登上航班,改为让数据模型协助决策,使得工作人员的判断更精确高效,减少过度提前截载。
数据模型助力福州机场缩短截载时间(福州机场供图)
行李环节的技术创新中,福州机场则启用新一代平衡配载系统,由此可以缩短航司集中配载航班制作审核舱单时间3分钟,缩短机场代理航班制作审核舱单时间5分钟。
福州机场还在多年打造的“福来福往”服务大品牌框架下,梳理出56条旅客及行李保障全流程清单,通过服务品牌的建设,在高效保障的同时避免服务质量的变形。
“把压力留给自己,把便捷留给旅客”
任何工作的推进,归根到底需要给力的人员团队。
近年来,福州机场从机制上,为全员树立“把压力留给自己,把便捷留给旅客”的理念。机场通过交班会、党小组会、看板宣传牌等各种方式,积极营造“人人创造价值、事事追求实效”的正向氛围,通过各级党、团、工会组织,努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入融合,要求服务保障各岗位积极践行民航“真情服务”理念,以旅客体验为试金石检验成果。
与此同时,福州机场着力抓绩效,推进高标作业,在地勤、安护、运指等单位,建立并完善奖惩分明的KPI考核制度,细化岗位作业指标,从绩效、作风等方面激发员工主动性,让高标准、高效率的作业理念深植员工心中。
通过全员努力,福州机场的运行效率持续提高,旅客服务也在持续受到广泛好评:2022年以来,福州机场在截载效率方面累计收到表扬信10余封,其中一封信写道:“你们的专业、高效的服务,让我儿子顺利赶考,奔赴梦想的学校,我们一家人真心感谢福州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