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2021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系统回顾分析了2021年度广州交通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
一是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稳中有进。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量4026万人次,单一机场连续两年全国第一,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2447万标箱保持正增长,稳居全球第五,铁路枢纽年旅客发送量8963万人次,广州南站稳居全国第一。二是在大湾区中交通核心地位凸显。广州与湾区八市间日均出行量277万人次,占湾区城际出行总量42%,其中广佛两市间出行量174万人次,占湾区城际出行总量26%,同城联系更为紧密。三是城市交通复苏势头强劲。全市全方式出行总量达到4478万人次/日,已恢复至2019年正常水平,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78%,居全国超大城市前列。国内首条高速地铁——十八号线开通,实现中心城区与南沙副中心30分钟通达。中心城区电动自行车日均出行量204万人次,同比增长33%,发展迅猛。
2021年广州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对外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2.2亿人次,日均客运量60万人次;完成货运量9.8亿吨,日均货运量269万吨,同比增长6%。
民航方面,白云机场已建成T1、T2两座航站楼和三条跑道,在建第四、五跑道、T2航站楼东四、西四指廊、T3航站楼及其综合交通中心。交通集疏运系统已建成2条轨道(地铁三号线、广清城际)、6条高速公路(珠三环高速、惠肇高速、北二环高速、机场高速、大广高速、机场第二高速北段),在建4条轨道(新白广城际、广佛东环城际、广花城际和芳白城际)、2条高速公路(机场第二高速南段、广连高速)。
白云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4026万人次,单一机场吞吐量排名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受疫情影响,航空旅客吞吐量仍继续下滑,同比下降8%,相比2019年下降45%。广州作为祖国的南大门,全年承担国际航空旅客吞吐量67万人次,高于北京首都机场(19万人次)、深圳宝安机场(9万人次),低于上海浦东机场(82万人次),展现出大国大城的努力付出和责任担当。受防疫政策影响,美国的机场吞吐量快速回升,在全球前十位中占据了八个席位,其中亚特兰大国际机场时隔一年再次位居全球第一位,白云机场退至全球第八位。
白云机场货邮吞吐量204.5万吨/年,同比增长16.3%,其中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占比从67.0%提升至70%。
铁路方面,线路方面,已建成4条高铁(京广高铁、广深港高铁、贵广高铁、南广高铁)、6条普铁(京广铁路、广深铁路、广珠铁路、广茂铁路、广石铁路、南沙港铁路)、5条城际(广珠城际、广佛肇城际、穗深城际、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花都站至白云机场北站段),市域内国铁、城际总里程446公里,形成客货列车基本分线运行的双“人”字型格局。在建线路7条,合计238公里。
枢纽方面,已建成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广州北站、庆盛站、新塘站6座客站,以及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广州国际港)一期、增城西、大朗、下元等14座货站。在建白云站、新塘站、机场T3高铁站、增城站4座客站。
2021年广州铁路客运站旅客发送量8963万人次,相比2020年(8686万人次)增长3.2%,日均旅客发送量24.5万人次。其中,广州南站日均旅客发送量17.4万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总量的71%,占比持续扩大;广州站日均发送量3.5万人次,同比下降8%;广州东站日均发送量3.0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
粤港澳大湾区跨城通勤人口总量达到121万人,同比增长3.8%,主要分布在广佛、深莞的交界处,其中广佛两市跨城通勤人口33.3万人,占总量的27.5%。
大湾区九市间日均出行量662万人次,同比增长3.3%,占全省21个地级市间总出行量的75%。都市圈层面,广佛肇占42%,流动性高于深莞惠(40%)和珠中江(18%)。同城化层面,广佛两市间出行量174万人次,占湾区城市间出行总量的26%,高于深莞20%(128万人次)、珠中7%(45万人次),广佛与深莞人口规模相当,同城联系更为紧密。“双城”联动层面,广州与湾区八市间日均出行量277万人次(占42%),高于深圳200万人次(占30%),广深两大超级城市日均出行量17万人次,仅占湾区城市间出行总量的2.6%,“双城”联动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