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供图)
双核引领、协同联动、共建共享、创新驱动,加快建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将有力促进成渝地区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和打造高品质生活服务圈,为成渝地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对民航西南空管局来说,2022年的春运保障尤其忙碌。2月18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航班起降量达到761架次,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班起降量达到491架次,两场合计达到1252架次,创成都机场单日起降架次最高纪录。同一天,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航班起降量也达到了892架次。
航空市场的运输量是经济活力的风向标之一。成渝两地枢纽机场的发展数据展示了成渝经济圈强劲的活力。自2020年以来,哪怕是在反复、零星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成渝两地枢纽机场“双核引领”作用仍日益凸显。
3月15日,民航局印发《关于加快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以及到2035年的远景展望,并从五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提速,将有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服务国家战略
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与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是我国西部人口最集聚、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
时光回溯到2018年,在民航局制定的《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中,首次将成渝机场群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机场群并列为大力发展的四大世界级机场群。2019年,民航局分别与四川省、重庆市联合印发《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战略建设规划》《重庆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事关国家战略全局。”2021年,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成渝地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调研座谈会上强调,“成渝地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需要功能完善、体系完整的机场群的支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也将推进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纳入了国家综合交通网规划布局。因此,要以成都、重庆国际航空枢纽为引领建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进一步强化成渝地区民航产业的战略承载能力。”
短短4年间,民航局就一个地区的民航发展出台行业层面的战略性指导文件,足见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对民航业发展全局的突出作用。
自“十三五”以来,成渝地区民航发展驶入快车道,市场规模持续较快扩大,国际枢纽建设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成都、重庆机场国际(地区)航线超过230条,通航城市达86个,基本覆盖了全球主要经济体。
据统计,成渝机场群现有10个运输机场,2025年将达到12个,在整体布局上呈现出平衡发展的双枢纽机场群结构。自2015年以来,成渝地区机场客货运吞吐量年均分别增长9.1%和4.1%。2019年,成都机场和重庆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分别达5586万人次和4479万人次,机场群合计达到11090万人次,已成为我国第四大区域航空市场。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成渝两个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依然分别保持全国第2位和第4位。民航市场强劲的发展韧性也从侧面反映了成渝地区经济活跃度在区域发展格局以及国家战略布局中地位的提升。
此次《指导意见》印发,吹响了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冲锋号。民航西南管理局局长余国强信心满怀地说:“成渝双城经济圈以成都、重庆两个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区域机场群目前已初具规模,并呈持续快速发展趋势。此外,成渝拥有国航、四川航空等主基地航空公司,以及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等一批民航科教资源,正在建设的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也在成都。因此,建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既是国家战略,又是强化成渝地区民航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
“《指导意见》从启动研究编制到印发实施历时8个多月,编制组先后赴成渝集中调研,组织了多轮研讨和意见征求。就成渝两地民航发展的重大问题,民航局与重庆市、四川省进行了充分协商”。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专家彭峥表示,《指导意见》研究编制的过程,就是多方统一认识、凝聚合力的过程。其编制不仅将更好地指导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还将更好地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更好地服务和支撑国家发展战略。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供图)
对标国际一流
“双核驱动”加快枢纽建设
纵览全球民航发展史可以看到,世界级机场群与世界级城市群相伴而生。强劲的航空市场需求是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基本前提,卓越的国际竞争力是世界级机场群的首要标志,坚实的综合保障能力是世界级机场群的必要条件,高效的协同发展能力是世界级机场群的内在要求,较强的创新发展能力是世界级机场群的显著特征。
在彭峥看来,与世界级机场群的一流标准相比,尽管成渝机场群目前在国际枢纽功能、综合保障能力、区域协同发展和创新能力方面仍存在短板,但其在市场发展空间、机场体系建设、民航产业基础等方面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具备加快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典型特征条件。
“在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过程中,西南空管局是主力军、排头兵、筑路人。《指导意见》出台后,西南空管局将积极发挥空管保证行业安全高效有序运行的中枢作用”。西南空管局局长何天剑对记者坦言,目前全国共规划有10个国际航空枢纽,西南地区有成都、重庆、昆明3个国际航空枢纽,是七大地区空管局中最多的。2021年,西南空管局编制了《成渝地区世界级机场群终端区空域规划方案》,并深化了《民航西南地区航空枢纽空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此外,在去年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配套空管工程建成投产之际,西南空管局完成了西部地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空域调整,形成了高空“四纵两横”和终端“八进八出”空域架构,以及横贯约3000公里的沪蓉拉空中大通道。目前,重庆机场第四跑道空管工程项目已顺利开工,并配合重庆新机场选址,开展了配套空域规划研究,探索川南异地进近模式,为打造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增添新动力。
空中的“双核驱动”发力,地面的“双核实力”也在不断提升。2021年,随着天府机场建成并投用,四川机场集团着手打造“两场一体”运营的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目前,天府机场运营航空公司数量增至32家,日均计划航班量约830架次;机场“五进五出”航班波结构进一步优化,有效增加了中转衔接机会。而成都双流机场则大力发展“北上广深拉乌”精品商务航线,西藏、新疆经成都中转旅客数量大幅增加。2021年,重庆江北机场航线网络持续优化,新增14个通航点,打造北京、深圳、广州等精品快线;大幅提升航班品质,冬春航季宽体机数量同比增长42.37%;新建重庆北站、南川城市候机楼,实现市内火车站城市候机楼全覆盖,联合东航推出空铁联运服务产品。
作为打造“双核枢纽”的主力军,航空公司的作用十分重要。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航将天府机场定位为国航在成渝地区的主枢纽机场,计划在天府机场投资60亿元左右用于建设中航集团国航天府基地工程项目。成都天府机场投运后,国航天府基地工程也正式投入运营。天府机场中航货站坚持“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本期设计处理能力24.45万吨,其中国内货邮处理量15万吨/年、国际货邮处理量9.45万吨/年。同时,为加快推进重庆航空货运及物流业务发展,国货航加快重庆分公司建设,目前已完成重庆分公司工商注册及税务登记备案,正在推进局方备案审批工作,3架波音777F货机已调拨至重庆分公司。
四川航空则表示,将充分利用成渝地理位置邻近、地面接驳交通便利的优势,打造成渝空铁多式联运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川航物流将积极探索利用电商平台优势,根据两地特色产品,通过川航物流的航线网络,促进川货出川、渝货出渝,增强川渝商品的海内外影响力。同时,川航物流考虑在货源集中的物流园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离港城市货站,以此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货运物流效率,更好地带动地方物流产业发展。
以点带面“干支通”
实现便捷航空出行服务
协同才能出效益,共建才能谋共赢。《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成渝地区的民航发展要以航空服务通达性和便捷性国内一流为目标,加快构建“干支通、全网联、体验好”的成渝机场群航线网络。
自2021年起,四川省内“干支通”步伐加快。在成都天府机场通航3天后,四川省机场集团与四川省泸州市、南充市、巴中市、绵阳市、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府及蜀道投资集团、四川航空集团等签署四川省民用运输机场整合发展框架协议,标志着四川省民用运输机场一体化管理运营迈出关键一步。今年3月18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联合四川航空及成都航空运营的天府机场首个跨航企通程航班(云南西双版纳—四川成都天府—内蒙古包头)迎来了第一批旅客。
在采访中,四川机场集团和重庆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成渝机场交流联系密切,双方各取所长、互相促进,共同推动成渝两地民航事业高质量发展。早在2020年,四川机场集团与重庆机场集团就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成渝国际客货运航空枢纽建设、增强两场航空应急保障能力等方面积极探索合作,努力实现“1+1>2”。
“我们计划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同时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航空运输产业发展,科学统筹规划成渝两地航线网络,形成差异化、互补型航线网络结构。”四川航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川航集团旗下的川航股份公司和成都航空都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参与成渝双城经济圈与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基于《指导意见》的各项利好政策,川航将加强外围运行基地、中转联程航班对成渝市场的支撑,形成区域内干支结合的航线网络结构,促进成渝机场群协同发展。国际航线方面,结合成都已有的国际航线网络,川航将重点打造“成都进重庆出”“重庆进成都出”的环线产品。川航集团旗下的成都航空将充分发挥双机队运营、干支结合的优势,以国产民机运营为载体,围绕成渝枢纽机场拓展周边航线网络,实现“干转支、支达干”的网络衔接。
数据显示,2021年,重庆江北机场支线机场通达性不断增强,黔江、巫山、武隆机场共计新开10条航线,黔江、武隆机场探索空地协同一体化运行。
作为扎根重庆、深耕支线市场的航空公司,华夏航空通过构建国内干支、国内国际、空地三层高效快捷中转网络,并与机场共同推进通程航班提质、空地多式联运、“通程+旅游”等项目,航线网络运营效率明显提升。目前,华夏航空逐渐完善成都、重庆航线网络,以及成都、重庆腹地支线网络,并结合向西、向南国际航线网络拓展,进行国际航点开发。
华夏航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程航班的基础是航企合作和网络共享。《指导意见》的出台,势必促进航空公司化竞争为合作,大家都以共建成渝航线网络为目标,共同满足旅客航空出行需求。为了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支线机场与成都、重庆航线网络的连通度,华夏航空正重点打造重庆—黔江、重庆—武隆等快线,大力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内机场协同发展。
巴蜀携手破瓶颈
科技创新产业协同作支撑
空域资源、时刻容量往往是一个地区民航发展的瓶颈,如今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的发展也面临这样“卡脖子”的问题。重庆江北机场目前拥有3条跑道、3座航站楼,地面保障资源与西南主要机场相比较优,但高峰小时容量仅为54架次,低于西南地区其他主要机场。
《指导意见》的出台,无疑给重庆机场集团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在政策推动下,重庆江北机场第四跑道空管工程项目顺利开工,配合重庆新机场选址,开展配套空域规划研究,探索川南异地进近模式。成渝地区空域资源统筹规划、协调配置、结构优化后,必将为重庆加快空域资源释放,为重庆江北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和重庆新机场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空域支撑。
事实上,世界级机场群不是一群机场,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城市群内部,机场间存在市场腹地、空地资源、地方利益等发展矛盾,这需要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机场群协同发展机制。
彭峥认为,对于区域协同发展机制,首先要加强政府间合作,在现有局省、局市战略合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两省市与民航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2+1”沟通协商机制,确保跨行政区和中央地方协调等重大事宜有效统筹。其次,川渝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民航企事业等有关单位应该建立相关工作协调机制,有力推进《指导意见》中明确的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再次,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协同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成都、重庆都有相同的基地航企,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产品服务与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打造高水平一体化市场。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依托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一期工程,聚焦民航科技力量,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航科技创新中心;依托成渝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民航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记者在采访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时了解到,基于这些利好机遇,民航二所将以打造“世界级民航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建一个产业园区、兴一座产业之城”为指导思想,集聚优势创新主体,吸纳国内外民航先进技术,形成民航科技创新人才高地,推动建设民航“五大基地”。
按照目前规划,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分一期、二期,共占地约5000亩,总投资约396亿元。到2030年,要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航工程技术创新及应用验证基地。到2035年,要全面建成综合性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民航二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科技创新有目标,成果应用有需求,产品测试有条件,市场推广有渠道”的要求,打通产学研用各个领域,培养造就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形成航空产业生态圈,更好地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努力在制约中国民航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取得重大科研突破,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引领智慧民航建设的新标杆。预计科技创新示范区将带动临空经济区和空港新城100余个重点项目,逐步形成具有航空特色、覆盖完整产业链条的项目集群,同时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有效促进天府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助力四川省构建“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新格局。
随着成都、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基本建成,成渝世界级机场群航空网络通达性增强,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世界级机场群将实现“高密度、公交化”的航线服务,与周边国家将实现网络全面覆盖和重点城市“快线化”,远程航线将实现对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重点城市高效通达。随着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蓝图的展开,成渝地区将达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航空运输服务水平,安全、智慧和绿色的现代航空将更好地支撑成渝地区打造美好幸福生活圈。(中国民航报 记者郝蒙、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