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域分散,湖南省内各民用机场之间的数据长期以来缺乏共享机制,机场集团较难掌握各机场的整体实时运行情况,对集团整体协同决策有着极大影响。与此同时,由于民航体制原因,机场较难获取如空管、航司、前序航站机场等其他外部民航运行单位的数据,一定程度上对航班的整体协同运行也产生了影响。
2020年,民航局将湖南机场集团作为中小机场数据共享的试点单位。为了解决面临的数据难题,同时做好数据共享试点工作,长沙机场智慧机场部成立“智云”创新项目组,借助大数据、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搭建起湖南机场数据共享平台,打破数据壁垒,推进机场运行协同工作进入新征程。
技术创新,集团机场数据联网
数据要共享,首先要摸清各机场的数据情况。项目组深入各机场调研后发现,有的机场信息化生产数据较好,而有的暂还处于手工阶段。那么,究竟要如何才能实现所有机场的数据共享呢?
项目组在方案设计中决定首先在长沙机场搭建集团数据共享平台中心计算站,通过专线与民航局数据共享平台连接,再设计不同数据获取方式,如:张家界、常德、衡阳等信息化程度较好的机场部署边缘计算站,通过数据专线自动采集生产系统数据;如怀化、永州等信息化较薄弱的机场通过集团VPN网访问中心计算站,手工录入数据。同时,项目组还为今后新建机场预留了数据接入能力,以便后续发展。
管理创新,数据治理提升质量
数据采集问题解决了,但要实现数据的切实可用则必须保证数据质量。系统刚上线时,很多机场的数据质量并不太好,但仅从某项数据缺失来看,项目组很难判断是什么原因导致。
于是,项目组又埋头扎进数据治理工作,对缺失数据逐项分析,罗列出数据录入缺失、数据转换错误、特定航班无某项数据、数据积压等一系列问题。面对众多难点,项目组采用各个击破的方式一一解决:通过运控中积极联系各保障单位,督促数据录入;改进数据转换逻辑,解决数据转换问题;联系民航局,协调特定航班的无数据情况,获得民航局考核豁免;优化系统运行机制,避免数据积压等。同时,在系统层面建立监控和预警机制,运维人员能更及时地发现系统问题;在管理层面拟定《提升长沙机场DCI指标工作方案》和《长沙机场民航局数据共享处置预案》使责任更明确,运维更规范……这些措施,大大提升了平台的数据质量。
应用创新,共享平台成效显著
2021年1月,湖南中小机场以集团为考核单位纳入民航局的运行数据共享考核,根据局发明电【2021】810号《关于2021年3月民航运行数据共享工作情况的通报》内容,湖南机场集团的运行数据共享质量位列全国第一!根据《关于2021年度民航运行数据共享工作情况的通报》长沙机场数据共享质量在千万级以上机场考核排名也从2020年的十名开外,提升至全国第二位。
至此,平台完全实现与民航局运行数据共享平台的对接。同时,平台每天还可从局方平台获取航班计划、空管信息、前序机场保障信息、航空器监视追踪信息、机场运行品质等共21类共计两百万余条数据,大大丰富了集团的数据资源。
为了真正发挥数据价值,项目组推进研发以下系统应用:全省9个机场的实时运行情况数据大屏,包含各机场三大指标统计、航线客座率、航班正常率排名、航延原因统计等数字化指标的实时态势与运行品质大屏。全省机场飞行中航空器轨迹一张图,航班全过程管理一张图,一目了然查看当天航班的前序情况、当前状态、后续安排。
效益凸显,共享示范作用
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民航业内示范效应。
直接经济效益:机场每年付给空管分局的信息费用312万元,如果平台各数据源全部准确无误,完全可取代空管分局的数据源,节省数据费用。
间接经济效益:系统数据提供至生产运行系统,航站楼内各岗位的效率得到提升,加快航站楼内的客流、货物流动,提高航站楼资源利用率。
示范效应:民航民传电报《关于2021年10月民航运行数据共享工作情况的通报》中,指出湖南机场集团为加快推进集团化中小机场运行数据共享模式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2022年民航运行数据共享第四次全体成员联席大会筹备组将湖南机场集团和长沙黄花机场作为2022年度民航运行数据共享管理委员会的非常设管理单位,同时推荐湖南机场集团数据共享工作作为宣传案例在联席大会上进行展示。
后续,项目组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实现湖南省全域中小机场的数据共享接入,如在建的湘西机场;二是推进中小机场信息化建设,特别是集团版 ACDM 系统建设,提升中小机场数据共享质量;三是进一步发挥共享数据的价值,以集团的数字化能力为各机场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