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7月6日启用起来,经过逾20年的发展,位于新界大屿山赤腊角的香港国际机场跻身为全球最繁忙机场之一。自2010年起,香港国际机场的货运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位,也是以国际旅客客运量计算世界第二最繁忙机场。
然而,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受旅行限制、检疫隔离政策等影响,全球航空业遭受重创,香港机场的旅客人数亦出现断崖式下跌。根据香港机场2020/2021年报数据显示,该年度机场客运量下跌98.6%至80万人次。
同时,疫情之下,旅客对出行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香港机场采用了一系列“黑科技”积极回应旅客对卫生安全的需求,包括在机场使用消毒机器人、全程无接触登机流程,以及使用“CleanTech”智能消毒通道技术为员工消毒等。
香港机场管理局智能机场总经理欧阳显宏表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客的出行习惯已经发生了深远的改变,而通晓各项新科技的年轻人的休闲出行将为香港机场复苏带来曙光。
事实上,受惠转机客流复苏,2021年7-9月香港机场的客运量已由此前每月仅数万人次的水平,分别大幅回升至11.1万、22.2万及22.7万人次,相当于2019年新冠疫情前的2%至5%。2021年首10个月机场客运量则同比下挫87.6%至110万人次。
欧阳显宏表示,香港机场未来将深入手机技术领域的革新,实现旅客在手机上一站式安排旅程,“要做到坐飞机跟乘公交车一样简单”。香港机场目前已基本实现“一张脸就登机”的无接触的安检、登机流程,未来将实现疫情相关文件(核酸检测、疫苗注射记录等)的数字化,使旅客的出行体验更加快速和简捷。
据了解,“全数码化”的香港智慧机场体现在四个方面:运用技术实现旅客个性化的旅游体验;实现机场运作的无人化与自动化提升效率;采用区块链、网络招标等技术降低其商业伙伴在机场业务的运营成本;利用技术提升机场传统航空安全以及疫情下的卫生健康安全水平。
智慧科技引领的高效、智能、安全机场
香港特区政府在2017年底公布了香港智慧城市蓝图,目标是在五年时间内构建世界领先的智慧城市。机场是智慧城市蓝图的重要环节,香港机管局在2019年发布了《从“城市机场”到“机场城市”》的报告,提出“机场城市”的概念不应只包括基建发展以及机场与周边商业活动的融合,随着科技对航空业及旅客旅行习惯的根本性转变,机场城市应当成为迎合科技发展的平台。
从自动化技术到5G应用,香港机管局近年不断致力于采用最新科技,以实现其“智能机场”的愿景。其中,提升运输能力一直以来是香港国际机场运营的关键。为此,香港机管局将通过发展“第三跑道系统”和“提升双跑道系统”等措施来提升香港机场的运力和营运效率。
据了解,香港机场正在制定未来十年香港打造“全数码化”的智慧机场蓝图。欧阳显宏坦言:“智慧科技将是未来航空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航空业涉及庞大的人流、货物流,如何提供给旅客轻松便捷的体验,以及货物的快速高效运转,有很多创新服务必须要依靠智慧科技。”
他告诉记者,香港机场已开始使用无人技术,如巡逻机器人和用于托运行李的无人驾驶车辆等来实现人手与服务的动态调配。在建立“第三跑道”的同时,提升现有两跑道的容量,未来机场也会加大在无人技术领域的投入。
5G、物联网技术亦被用于提升机场运作效率。据了解,目前香港机场已运用影像分析技术来探测机场实时安保、清洁情况和意外事故。此外,这项技术还被运用于机场跑道灯的安全检查。此项技术可以实现一秒钟拍摄8000张照片,将对机场一万多盏跑道灯的安全检查时间提升至十余分钟。
同时,为保持香港机场跑道清洁和飞机安全起降,机管局与地勤设备公司合作,设计“外来物自动探测系统”,通过高像素拍摄及大数据分析技术,24小时实时扫描,自动辨识“外来物”,探测时间由2小时缩减至2分钟,准确率达95%。
在新冠疫情前,香港机场每年的旅客量超过7500万人次,从机场餐厅、商铺到全球各个航空公司,衍生了巨量的数据。为了在天量的数据中挖掘出蕴藏的“宝藏”,香港机场为此升级了以数据为主导的运作管理模式,建设一个更“聪明”的机场。
欧阳显宏透露,香港机场将在2022年中建成一个7×24的中央控制中心,新中心面积将是现有的四倍,这次升级不仅是“小屋变大屋”的改变,“而是一次引入自动化概念、以数据支持决策的技术升级。升级后的香港机场可以根据数据预判数小时后可能发生的事情,如天气状况等,提前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这项技术将大大减少对工作人员经验的要求。”
对于外界关注的旅客数据隐私安全,他表示,香港机场已通过“privacy by design(隐私纳入设计)”的方式,与商业伙伴一同将对旅客数据隐私的保护融入到机场服务的基础设施构建中。因此,香港机场在数据运作方面可以实现匿名化,即无需知道旅客的个人信息,而仍然可以为旅客提供服务。
大湾区融合下的智慧机场城市
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客货运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87亿人次、2000万吨。面对日益增长的航空需求,加快机场群建设成为支撑大湾区经济规模的高速增长、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区域交通结构完善提升的关键因素。
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旅客吞吐量已从2008年1.1亿人次增加至2019年的2.23亿人次,规模与增速领先全球其他湾区机场群。截至2019年底,中国(含港澳台地区)建成运营共17座4F级机场,其中3座位于粤港澳大湾区。
随着大湾区交通网络协同发展的深化,香港与区内其他城市机场之间的合作也日益频繁。事实上,自2001年起,香港、珠海、深圳、广州及澳门五大机场定期举行会议,探讨促进及加强机场间的合作。
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日前表示,机管局将积极发展香港国际机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之间的“海空货物联运”,并在东莞设立上游“香港国际机场物流园”,以及在香港国际机场空侧管制区内设立“空侧海空联运货运码头”,让内地出口货物于东莞的物流园预先完成航空安检、装箱、打板及收货,然后无缝送达海空联运货运码头,再直接转运海外。
欧阳显宏告诉记者,智慧化的机场城市将为大湾区的旅客提供出行、购物、娱乐、演出等多元化的综合服务,“智慧机场城市的服务对象不仅是香港的700多万人口,而是粤港澳大湾区8000万人口。”
他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支持香港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并提出完善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推进大湾区机场错位发展和良性互动。
欧阳显宏认为,在国家规划下香港机场的定位与目标明晰,香港机场将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多赢合作,如加大与大湾区多家世界级科技公司、多所大学与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他还表示,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的智慧发展模式因各地区位特点不同而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各地智慧机场建设都必将会“以技术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