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我国民航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民航全行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科学决策,创造性应对,因时因势精准施策,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行业安全发展的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
一、2020年是民航行业运输生产稳健恢复的一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民航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国民航按照“认真、科学、冷静”的原则,落实“保安全运行、保应急运输、保风险可控、保精细施策”的防控工作要求,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使我国民航在全球率先触底反弹,国内航空市场成为全球恢复最快、运行最好的航空市场。
民航运输生产总体稳健恢复。2020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798.51亿吨公里,完成运输飞行小时876.22万小时,完成运输起飞架次371.09万架次,分别恢复到上年的61.7%、71.2%、74.7%。在疫情初期行业运输生产断崖式下跌的情况下,行业运输规模恢复保持逐季回升态势。第四季度,运输总周转量、运输飞行小时和运输起飞架次分别恢复到上年同期的76.3%、88.9%和94.5%。
民航旅客运输规模全球领先。2020年,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41777.82万人次,恢复到上年同期的63.3%,全球领先。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各种运输方式中,民航旅客运输量恢复程度相对较好。同时,民航立足服务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扩大国内航空需求这个战略基点。2020年,国内航线旅客运输量恢复到上年同期的69.7%,高于行业整体6.4个百分点,第四季度,国内航线旅客运输量已经恢复到上年同期的95.5%。
民航货邮运输规模恢复处于较高水平。2020年,全行业完成货邮运输量676.61万吨,恢复到上年同期的89.8%。分航线看,国内航线货邮运输量恢复到上年同期的88.7%,国际航线恢复到上年同期的92.2%,均处于较高的恢复程度。2020年11月-12月,国际航线货邮运输增速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
二、2020年是民航行业基本盘稳中有进的一年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民航业造成的巨大冲击,民航局打出了一套统筹民航疫情防控和稳定发展的“组合拳”,出台政策稳发展、复工复产稳投资、采取措施稳就业,行业发展基本盘实现了稳中有进,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显示出我国民航的坚强韧性和巨大潜能。
机队规模稳中有升。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运输航空公司64家,比上年底净增2家。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3903架,比上年底净增85架。在全球大量航空公司因疫情停航或申请破产的情况下,我国航空公司机队规模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略有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创新高。2020年民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27.6亿元,其中,民航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1081.4亿元,比上年增加11.6%,规模首次超千亿元。截至2020年底,我国境内运输机场达到241个,比上年底净增3个。全行业全年新开工、续建机场项目114个,新增跑道4条,停机位377个,航站楼面积170.8万平米。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加强。截至2020年底,中国民航驾驶员有效执照总数为69442本,比上年底增加1489本;全行业持照机务人员60335名,比上年增加1211名;持照签派员8994名,比上年增加550名;空管行业四类专业技术人员共33102人,比上年新增2138人,其中空中交通管制人员15001人,比上年新增1173人。民航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保持稳定,规模不断扩大。
三、2020年是民航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突破的一年
民航行业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并将新发展理念贯穿民航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在行业崇尚创新、统筹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促进共享,以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推动民航的高质量发展。
不断推进创新发展。民航全行业加快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民航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加强民航科技自主创新研发和成果示范。2020年,民航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3项,共验收科技成果98项,评选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民航科学技术奖41项。航行新技术应用进一步推广,2020年,全行业具备HUD运行能力的航空公司和运输飞机分别达到20家和1278架,具备PBN飞行程序的运输机场达到237个。
不断推进协调发展。通用航空恢复快于运输航空,2020年,全行业完成通用航空生产飞行98.40万小时,恢复至上年同期的92.4%,高于运输航空21.2个百分点。无人机飞行小时快速增加,2020年,参与民航局无人机云交换系统的无人机飞行达到183万小时,较上年增加58万小时。区域民航更加均衡,西部地区旅客吞吐量恢复至上年同期的69.2%,恢复程度最高;中部地区货邮吞吐量比上年增长10.0%,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地区。
不断推进绿色发展。民航行业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2020年我国民航吨公里油耗为0.316公斤,较2005年(行业节能减排目标基年)下降7.1%。全年共28.97万架次航班因使用临时航路节省燃油消耗6.6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95万吨。截至2020年,机场场内电动车辆设备约6700台,充电设施3300个,电动车辆占比约16.3%。机场能源清洁化水平稳步提升,电力、天然气、外购热力占比达到86.8%,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占比约1.0%。
不断推进开放发展。民航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2020年,我国先后与11个国家或地区举行双边航空会谈或书面磋商。截至2020年底,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签订双边航空运输协定达到128个,比上年底增加1个(欧盟),与我国建立双边适航关系的国家或地区达到39个。
不断推进共享发展。2020年,玉林福绵机场、于田万方机场、重庆仙女山机场等新增运输机场及实现迁建的安康富强机场均处于西部地区。2020年,我国航空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需求侧管理,民航国内航线条数达到4686条,较上年增加118条。我国民航服务覆盖经济总量、地级行政单元、人口分别达到93%、92%、88%,服务范围更加广泛。
四、2020年是民航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的一年
民航行业积极应对疫情大考,着力增强安全管控能力、应急处突能力、风险抵御能力、依法治理能力、协同配合能力,深入践行真情服务理念,全力优化服务品质,民航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民航安全运行平稳可控。截至2020年,我国民航运输航空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十年滚动值为0,亿客公里死亡人数十年滚动值为0。安全水平稳居世界前列。自2010年8月25日至2020年底,运输航空连续安全飞行“120+4”个月,累计安全飞行8943万小时。同时,民航空防持续安全,我国民航实现18年空防安全零责任事故记录。
应对疫情扶持政策精准有力。2020年,民航行业宏观政策调控体系和应急治理体系更加完善。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民航局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在行业政策、财政支持、税费减免、金融信贷等方面,及时出台一揽子“16+8”项“点穴式”的扶持政策为企业纾困,给民航企业年减负约100亿元,为航空公司争取银行流动资金优惠贷款1100亿元。为有效应对疫情,民航行业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全方位行业应急治理体系,为推进行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积极探索。
民航服务质量持续提升。2020年,民航服务质量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全国客运航空公司平均航班正常率为88.52%,相比去年提高了6.87个百分点;全年客运航班平均延误时间为9分钟,比上年减少5分钟;共20家航空公司的654架飞机能够提供客舱网络服务;全年航空货运电子运单使用突破182.16万票。12326民航服务质量监督电话开通以来,国内航空公司投诉响应率达100%。全国233个机场和主要航司实现“无纸化”出行,千万级机场国内旅客平均自助值机比例达70.5%。
法规和信用体系更加完善。2020年,民航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民航行业共有1部行政法规、9部规章完成制定、修订或废止;民航信用管理进一步推进,全年全行业共发生行政处罚案件325起,全年共22个自然人因严重失信行为而被列入民航行业严重失信人名单,4999名旅客被列入限制乘坐民用航空器特定严重失信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