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机场建设持续推进,“十四五”规划将新增民航机场30个以上,设计容量力争达到20亿人次。3月24日下午,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王志清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上述民航机场建设的“十四五”规划。
王志清称,交通运输部1月印发了《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也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新增民用机场30个以上,加强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快补齐冷链物流等短板,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对比“十三五”,“十四五”期间新建机场数量已减少。民航局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新建、迁建机场43个,全国颁证运输机场241个,机场设计容量14亿人次。
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张清在3月15日召开的民航局例行发布会上介绍,具体来看,将实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深圳宝安、西安咸阳、重庆江北、乌鲁木齐地窝堡、长沙黄花、福州长乐等枢纽机场改扩建和厦门新机场、呼和浩特新机场等项目。
瑞银证券亚洲工业及基建行业研究主管徐宾告诉财新记者,“十四五”规划所列的新建机场规模还比较大,过去十年,人流充足的机场陆续建成,未来大型机场的建设需求和速度将下降,小型的支线机场建设将是民航基建投资方向。
根据“十四五”规划建设纲要,未来五年民航局还将规划建设朔州、嘉兴、瑞金、黔北、阿拉尔等支线机场。
民航局称,将利用现有财政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发展支线航空。民航局运输司司长于彪3月15日介绍,民航局按照《支线航空补贴管理暂行办法》,对航空公司运营连接年吞吐量200万以下的中小机场的支线给予补贴。2020年民航局联合财政部修订出台了新的《民航中小机场补贴管理暂行办法》,对地面交通不便地区的小机场补贴标准上浮40%,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
此外,为鼓励航空公司加大在支线机场的运力投入、完善航线网络,2020年冬春航季起,民航局继续放宽涉及“北上广”三大机场支线航线准入限制,并通过推进跨航司旅客的中转便利化优化中转服务,推动支线航空发展。
支线机场建设高潮或将来临。根据2月25日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到2035年,国家民用运输机场达到合计400个左右。2020年,全国颁证的民用运输机场241个。这意味着未来15年,中国将新增150多个机场,平均每年新增10个机场。
一位民航从业人士告诉财新记者,民航机场参与立体交通网建设将优先发力空铁联运,形成类似上海虹桥的航空、高铁、地铁立体网络系统,目前正在建设的大兴机场也是这种设计理念。该人士还解释称,东部发达城市的民航、铁路网络已相对成熟,可较快推进建成立体交通网络;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人流整体较少,只具备基础的民航、铁路、公路设施,还需要扩充更多点到点的支线航空运输网络。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董志毅在3月1日表示,未来15年,将重点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四大世界级机场群,推进郑州、天津、合肥、鄂州四个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将布局40个左右的区域航空枢纽,构建起四通八达、联通全球的空中运输网络。
航路网方面,董志毅表示,一是要加快与机场网的协同,着力提升世界级机场群以及繁忙机场空域的运行容量。二是要推动主要机场群之间构建基于大容量通道、平行航路和单向循环等先进运行方式的高空航路航线网络。三是推动我国航路网与亚太航路网的高效衔接,构建结构清晰、衔接顺畅的国际航路航线网络。四是要统筹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的发展需求,构建适应各类航空用户需求的中低空航路航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