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报道称,亚洲的航空市场掀起了枢纽机场的争夺战。新加坡的樟宜机场开设了大规模商业设施,韩国的仁川国际机场计划增加跑道,到2030年将年接待旅客人数提高至1亿人次规模。随着中产阶层的扩大和廉价航空公司的崛起,包括中转旅客在内,预计今后旅客人数也将大幅增加。亚洲各国和地区竞相使机场具备媲美百货店的零售功能,通过销售商品和租金增加收益。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2月11日报道,在新加坡的樟宜机场,大型商业设施“星耀樟宜”于10月正式开业。总面积达13.57万平方米,设施内拥有世界最高(40米)的室内瀑布和新加坡最大的树篱迷宫。开发费达17亿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约合5.2元人民币)。
报道称,星耀樟宜内共开设了280家店铺,日均访问人数达约30万人。通过深夜营业来获取中转旅客的需求。
韩国的仁川国际机场9月发布了“2030蓝图”,力争到2030年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枢纽机场。首先将在2024年之前新设跑道和扩建旅客航站楼,还计划活用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提高机场的运营效率。
据当地媒体报道,仁川国际机场力争到2030年将年接待旅客人数提高至超过1亿人次,将销售额提高一倍至5万亿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69韩元)。在国际吞吐量方面,力争达到世界第一。
在中国,投入巨额资金兴建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于9月启用,10月底国际航线正式通航。力争2021年之前旅客人数达到4500万人次,未来达到1亿人次。现有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国内航线旅客的比例较高,力争通过大兴机场充实国际航线。
亚洲机场瞄准的是“百货店型”机场。商品销售和租金收入成为重要的收益源。
报道介绍,樟宜机场集团2018财年(截至2019年3月)的销售额中,租赁和商品销售等收入占到六成。日本方面,2018财年(截至2019年3月)成田机场内店铺的销售额达到创历史新高的1432亿日元(100日元约合6.5元人民币),较5年前大幅增加了70%,与三越日本桥本店不相上下。零售业务在成田机场整体销售额中的占比达42%,成为比肩主业机场运营业务的主要收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