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机场旅客吞吐量与日俱增,2015年已成功迈入三千万层级机场行列,而现有T2航站楼承担着3000万客流量,42家驻楼单位,面临着小马拉大车的安全、服务压力、资源紧张的现实困境愈发突出。   为破解这一系列难题,从去年6月16日开始,重庆机场集团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强化服务管理、创新管理机制,大运行管理模式宣告正式开启。   精益理念引领品质提升   所谓精就是用最少的人力成本开展航站楼巡查工作,避免资源重复、浪费;益就是在不增加人力成本的前提下通过高度整合巡查资源,提升航站楼运行效率和管理品质,实现现场运行管理最大效益。重庆机场航站楼管理总经理谈到精益二字时,流露出了期待。   根据航站楼不同区域的运行特点,重庆机场将航站楼划分为17个大区域和117个小区域,并根据各区域特点,制定规范、详细的巡查路线,巡查区域达到100%覆盖,同时根据航站楼的运行时段细分巡查任务,开展24小时全时段巡查工作,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实现全覆盖管理。同时将巡查项目分为安全、人、财、物、事、景六大类,并重新梳理出2819个巡查项目,并制定了全面的巡查标准,做到标准精细化。   今年3月14日凌晨03:38分,重庆机场T2A出发北侧酷浪咖啡店内水管突然破裂,事发之时,重庆机航站楼理部巡查员及时发现了该问题,积极协调相关责任单位妥善处置,及时消除了航站楼安全隐患,确保了航站楼运行正常。以前发生半夜水管爆裂的问题,发现与处置不及时,必定影响第二天的正常运营;而现在重庆机场24小时全时段、全区域地保障航站楼运行,真的很给力。酷浪咖啡的店长带着感激说道。   运行管理系统锦上添花   随着TOCC通知、记录运行问题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为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重庆机场引进了运行系统终端,该系统录入了巡查工作、生产运行的各类数据。前台巡查员通过系统用平板录入照片、语音、视频等问题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数据;后台坐席通过系统及时将问题派发到相应责任单位,责任单位接到问题信息后后及时到现场进行整改。电子化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的问题处置方式,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同时,该系统具备定位功能,可以对巡查员工作内容和巡查线路进行跟踪,形成了有效的可控性管理,使粗放型的巡查管理实现了向集约型的转变升级。   运行管理系统的成功运用对大运行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我们每天接收、处置运行问题240余起,较之前增加了187.3%,在运行数据统计分析上也实现了科学、系统的智能化,大大提高了航站楼现场运行管理的工作效率。 重庆机场运行管理部经理这样表示。   六大创新机制驱动管理闭环   以前蹲位堵塞等洗手间设施设备问题整改时间耗时较长,而现在当日发现上报航站楼TOCC后,维修师傅10分钟之内就到了,整改很及时。保洁员张阿姨高兴地说到。6月9日T2A上夹层北侧女卫一个蹲位因堵塞不能正常使用,造成原本紧张的卫生间资源更加供不应求,TOCC巡查发现后,马上通知物业管理部,通过及时整改,有效缓解了因设备故障造成旅客排队的情况。   为全面落地大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重庆机场还建立了六大约束机制:赛马机制、信息传递机制、整改机制、处罚机制、提升机制以及反馈机制。除此之外,奖惩分明的倒查追责制也严格应用于重庆机场航站楼运行管理工作中,激励航站楼管理部上下员工群策群力,共同提升航站楼的运行管理水平,全区域、全时段、全要素的大运行模式初步形成。此外,重庆机场灵活运用PDCA循环机制,聚焦问题管理,确保运行问题从发现到整改,形成了有效的管理闭环。   大运行管理模式推行1年以来,在重庆机场航站楼运行管理上收获了3升、1降加双奖的精益双丰收。从精的成效看,成功实现了对航站楼全时段、全区域、全要素、全标准的现场运行管理,运行管理质量显著提升。从益的成效看,在未增加人力成本的前提下,通过高度整合资源,日均发现运行问题240起,运行问题月均整改率提升近10%,疑难问题整改时效提升20%,问题重报率下降近12%。   尽管时间不长,但随着各个工作环节的稳步推进,成效已逐步显现。重庆机场在第七届中国旅客机场体验高峰会议中以便捷旅客的优生指标荣获了IATA颁发的绿色机场奖项,全国仅重庆机场和上海虹桥机场获此殊荣。   大运行管理模式作为重庆机场航站楼运行管理的创新实践,实现了横向到边界,纵向到时点,要素到人的全覆盖管理,用实际行动践行真情服务,全面提升航站楼运行效率和管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