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在其发布的《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创新通用航空新兴业态运行监管模式,出台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相关政策。5月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以改革创新扩大有效内需。2016年或将成为我国通航产业潜能井喷式释放元年。参考欧美通航发展经验,未来十年,我国通航产业将迎来极速扩张期,届时将引发上下游产业千亿体量的产业周期式轮动增长。通航产业的整体启动必将补齐我国民航业通航规模严重滞后的现实短板,助力发挥民航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产业的引领作用,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创造国内市场需求、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发展目标贡献力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期我国通用航空器坠机等恶性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不由得让关心我国通航发展的各方质疑:通航要是真的做大了,安全还能HOLD得住吗?笔者认为:我国通航应该先补上安全第一的课,再谋产业兴旺的计。   通航不安全事件阶段性频发并非偶然,而是现有通航企业长期不专心于通航飞行运营的必然后果。通航热在我国炒了又炒,谋篇布局通航的资本深耕(或许用被套更为精准)多年。由于低空开放政策出台步履维艰等外部因素制约,通用飞机很难飞得起来,通过扩大通航飞行量给资本赢得投资回报更是痴人说梦。虽然我们不愿承认,但事实上众多通航企业挂发展通航产业之名,行划地圈钱之实。很明显,按照我国通航企业的飞行作业量,能活下来的也就寥寥数家而已。试问:天天追求能活着的通航企业们,哪有心思飞、哪能安全飞呢?让勉强维持资质、苦等春天到来的他们真的飞起来了,各种险情在空中屡屡上演也就不足为奇了,甚至是方兴未艾。   在行业内外欢欣鼓舞,准备在通航产业大展拳脚的各位是否应该在前景大好的形势下,更加谨慎地发展呢?低空开放--飞行增加--成本摊低--产品降价--激发需求--产业扩张--价值彰显,这将是我国通航产业兴旺发达的合理逻辑。通航企业是时候回归到增加通航商业飞行时数,从这一产业核心商业行为赚取合理利润并谋求成长。没有商业飞行作为支撑的通航产业,必将陷入产业空心化的陷阱,而涉及到飞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通航产业已经被政策禁锢多年,其大发展必需依靠以低空空域为代表的核心资源释放。在即将到来的通航发展宽松政策及资源条件下,管就死、放就乱的中国特色商业模式必将再次上演。但这种乱、这种竞争、这种颠覆性应该只停留在商业模式的创新层面,安全飞行始终是通航产业发展的底线、红线、高压线。我国通航企业应该时刻牢记:发展通航必须要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   民航业对安全的执着永远不是口号、空谈,而是用一个个鲜活生命换来的血的教训,安全是民航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们要明确:民航业安全是相对而非绝对,是动态而非静止,是过程而非时点,切勿有这样做就一定安全了的妄想,不能一叶障目更不能掩耳盗铃,民航业的安全保障工作只有顿号、逗号,永远没有句号。具体到如何构建适应通航现阶段发展特点的我国通航飞行持续安全体系?笔者认为:应该秉持培育创新理念,促进通航飞行领域尽快形成具备自适应能力和良性新陈代谢机能的持续安全生态系统。民航局应从促进产业发展高度做好保障通航飞行安全机制的顶层设计工作,尊重通航飞行的小、多、灵的特性,通过狠抓事前安全规章建设、事中飞行安全督察、事后安全追责重罚等组合拳,在不大幅增加通航企业安全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通航飞行的安全冗余程度。安全工作无止境,还需要在工作方式方法上持续创新,力争构建起一套基于通航飞行安全规律的兼具螺旋式上升循环发展能力的持续安全生态系统,变目前通航企业的外部安全管理压力为内生安全需求动力。   综上所述,通航企业在目前飞行运营主业尚未做好做强的时点,又何谈向上下游发展做全产业链呢?构建通航运营持续安全的生态系统是通航产业做好做强的前提保障。也正所谓:只有安全第一,方能产业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