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顺义区委宣传部(顺义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顺义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2025年服贸会顺义区专场新闻发布会暨顺义区两区建设五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章华杰主持。区商务局局长杨蓬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光明,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北京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周靖慧,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政策研究与制度创新处处长郑杰,北京首文科文创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辅伦出席,介绍顺义区两区建设五年来的发展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政策研究与制度创新处处长郑杰介绍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深度融入两区建设,在制度创新、产业发展、项目落地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五年来,园区积极融入两区建设大局,充分发挥航空枢纽功能、综保区资源优势,不断强化空港型、服务贸易型特色,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制度创新、产业发展、项目落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以开放促创新 努力打造首都开放新高地 园区紧抓两区建设契机,深挖首都机场资源优势、综保区政策功能优势,丰富了空港口岸功能平台,重点打造了两条制度创新链,为产业发展各环节降成本、增效率,进一步提升了开放比较优势。累计实现了45项政策突破,形成了文化艺术品数字鉴证、文物和艺术品贸易全产业链发展等5个国家级复制推广案例,药品进口通关检验提速增效、连程直转提升出口货物通关时效、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等11个市级复制推广案例。拓宽特色产品跨境流动通道。打通了国际快件、跨境电商、生鲜产品等13类特色口岸功能,开通了首条第五航权货运航线,创新联程直转双枢纽协同监管等口岸货物便利措施,支撑了全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研发制造等产业发展。促进航空维修降本增效。围绕降低外资维修企业准入门槛、提高航材通关和流转效率等方面,开展了5项政策制度创新,降低航材进出口环节税负成本20%以上。医药健康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建设了全国首个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累计25款罕见病和临床急需药品获批进口,实现了从人等药向药等人的转变。首创生物制品检测代抽样制度,建成了首个国家级跨境贸易便利化标准化试点,为提升医药贸易便利化水平探索了新路径。获批全市首个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试点,加速创新药落地进程。 以开放促产业 经济总量与质量居全国前列 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主要经济指标高速增长。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15亿元,2020年以来年均增速达11%。天竺综保区进出口值达到1235亿元,2020年以来年均增速达19%,在全国综保区发展绩效评估中连续三年稳居前十。形成了两个在全国具备领先优势的产业。航空服务业规模最大,形成了包括航空运输、机场建设运营、航材供应、航空维修、航空租赁、航空培训、航油供应、航空信息等业态的航空服务全产业链条,2024年航空服务业营收达1941亿元,同比增长14%。医药贸易供应链强大,2024年综保区药品进口货值达1069亿元,同比增长6.4%,占全国总量的29.1%,是全国最大的药品进口口岸。 以开放引项目 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动能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天竺门诊部。 首都国际机场G4货运站效果图。 自2022年以来,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累计入库两区项目51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3个,外资项目62个。今年1至8月入库两区项目125个,同比增长42%;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个,同比增长83%;外资项目20个,同比增长11%,有效支撑1+4产业发展。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提质增效项目获批,国货航挂牌上市,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全面竣工,推动做大航空主业。北大口腔天竺门诊部正式营业,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基地落地揭牌,中国国际检验检测科技创新中心、医疗器械3C转化平台落地,韩美药品二期开工建设,进一步强化了以跨境贸易为引领的医药健康全产业链。民航快递入驻园区,京深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正在加快供地,首都机场G4货运站、宝湾物流项目即将完工。极智嘉物流机器人、通用技术集团高端数控机床总部基地项目相继落地。航空租赁产业不断壮大,总资产规模突破百亿元。 下一步,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将全面落实两区建设整体工作部署,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的改革探索,推动航空服务、医药健康、临空智造、物流贸易、商务消费等产业链创新,加快推动世界级航空枢纽建设,打造国际一流临空经济区,为十五五实现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记者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 两区建设在推动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如何持续深化两区建设、更好地服务临空产业发展?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自贸试验区提升、综合保税区改革等工作部署,聚焦空港特色、服务贸易特色,注重系统集成、放大政策叠加组合效应,加快推进产业链开放创新,为发展航空服务、医药健康等临空产业注入新的动能,更好地服务北京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体来看: 一是航空服务领域。探索开展境外飞机拆解试点,保障航材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扩大保税维修试点规模,延展航空服务链条。 二是医药健康领域。依托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拓宽境外医药产品进境渠道,引导境外药企开展本土化研发生产,创新国际诊疗等服务贸易业态,持续增强医药领域开放领先优势。 三是物流贸易领域。扩大空侧直通试点范围,提升国内枢纽间中转便利水平,拓展空运货源;不断提升生鲜、电商等商品跨境贸易便利水平,更好地服务首都消费市场。 四是商务消费领域。着力挖掘首都机场客流优势,探索商务、消费、展示等领域便捷政策,推动客流变客留,更好地服务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和国际消费桥头堡建设。 五是临空智造领域。支持企业申报高级AEO认证、一般纳税人、分类监管等资格试点,帮助企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动保税研发、检验检测等新业态政策功能延伸,为供应链体系降本增效。 同时,我们将加快国际化类海外建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完善产业配套与支持政策,厚植企业发展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