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阵轰鸣声响起,两架无人机在重庆梁平区大白水景区的松林间起飞,开始在树冠上方10米处精准喷洒药剂。 无人机从树冠向下喷洒,药粉能直达松毛虫藏身的叶丛,效率比人工作业提升约30倍,且有效消除防治盲区。梁平区森林资源监测和病虫害防治站副站长倪流发紧盯监控屏幕,画面中无人机喷洒的药粉精准覆盖树冠。 使用无人机防治松毛虫,是梁平区低空经济产业在生态保护领域拓展出的新应用场景。 场景越来越丰富、版图越来越广阔、服务越来越亲民低空经济这一中国经济的新热点,正在持续扩容。 2024年起,低空经济已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民用航空局预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7月12日,重庆梁平机场,执行短途运输航线任务的飞机在空中飞行。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近期在重庆梁平区落幕的首届西部低空经济博览会上,从载重5吨的物流无人机到可载4人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从高精度低空通信基站到智能空管系统一系列创新成果涵盖物流运输、商用客运、旅游观光、社会治理、公共安全、消防应急、航拍测绘、农林植保、集群表演等诸多场景的低空产品和解决方案。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正从单点突破转向多元发展。以梁平为例,农业领域,当地已有超过20万亩农田实现无人机植保;文旅方面,动力滑翔伞带游客俯瞰百里竹海;应急救援领域,搭载热成像仪的无人机已普遍应用于悬崖峭壁间的搜救 低空经济已从传统通航服务向无人机+低空+融合业态跨越,农业、物流、文旅、应急等场景的深度开发,正重构产业价值链条。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大响说。 低空经济发展版图,正从东部向全域、城市向乡村延伸。地处西部地区的重庆正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加速推动低空+与城市运行、产业发展等领域融合。今年上半年,重庆市低空飞行时长19万小时、同比增长109.2%,飞行115.7万架次、同比增长67.3%。 在交通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无人机正重塑物流生态。联合飞机集团副总裁孙立业说:我们的无人机和中国邮政的货运包机进行空空联运,重庆巫山的脆李当天下午就可以出现在南京、上海等东部城市的超市货架上,效率较以往提高了约17倍。 7月12日,重庆梁平机场,观众在参观了解低空物流无人机。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低空技术在全国范围内也日益普及。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累计建成各类型低空起降点483个,推动构建全球首个市域级5G+毫米波+卫星空天地一体化的低空全覆盖安全网络;安徽金寨用无人机打通山区物流最后一公里,年配送农产品超千吨;新疆阿勒泰将无人机用于草原生态监测,管护效率大幅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低空经济正加快飞入寻常百姓家,让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享受发展红利。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居民通过手机扫码点餐,15分钟后,5公里外的商家就用无人机将商品送到顾客手上;一些地方开通了老年人急救的绿色通道,直升机紧急转运响应时间缩短至40分钟;连婚礼都有了新选择,动力伞拖着新婚快乐的标语掠过天空 低空经济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产业,它就在我们身边。平日里都是在地面看风景,从空中俯瞰视野完全不一样,太震撼了。体验过动力伞的重庆市民周煜云说。 多位参加首届西部低空经济博览会的专家认为,当前,中国低空经济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在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服务、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成果日益丰硕,产业链条持续完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随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技术创新持续突破,中国低空经济仍将持续扩容,这片低空蓝海将孕育更多可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副会长王惠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