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民航局局长宋志勇再次通过人民网以回信的方式,与网友进行云端互动。我们将持续关注你们的所想所盼,以更实的举措回应大家的关切,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封回信,既是对民航业发展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征程的郑重承诺。 这是民航局连续两年通过回信的方式与网友进行互动,从2024年回信中提到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航空出行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到2025年提出的力争让广大旅客每一次飞行成为美好记忆的起点,这一转变不仅是中国民航在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的责任担当,还彰显了民航从安全保障到服务品质的全面升华。 网友留言从金点子到好声音,见证了民航局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2023年,针对旅客反映的痛点问题,民航局推出一系列便民举措;2024年,更是将急难愁盼问题纳入重点工作清单,通过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创新机制,持续提升民航服务的温度与力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这种变化,既体现在政策制定上,更体现在服务保障上。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求,两年来,民航服务品质实现跨越式提升。2023年,国内客运规模创历史新高,航班正常率达87.8%,更多旅客享受到廊桥服务的便利;2024年,旅客运输量突破7.3亿人次,国际航班恢复至疫情前的80%,电子客票行程单全面推广,旅客出行更加便捷。 这些变化,既体现在基础设施的扩容升级上运输机场增至263个,航线网络更加密集;更体现在服务理念的迭代创新上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跨越。 两封回信都强调了人民航空为人民的行业宗旨,这是民航业贯穿始终的不变主线。2024年提出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急,2025年进一步深化为聚焦人民群众在航空出行时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这种表述的递进,折射出对民生需求的精准把握。 安全发展理念同样一以贯之。无论是 2024年回信中提出的 运输航空责任原因征候大幅下降,还是 2025 年提出的筑牢安全底线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始终是民航发展的生命线。 连续22年保持空防安全零责任事故,运输航空责任原因征候万时率较2019年下降74.6%,这些数字背后,体现出民航人对安全底线的坚守。这种坚守不仅体现在制度完善上,更融入每个航班的细节之中。无论是飞行前的细致检查,还是应急机制的不断优化,安全已成为民航业最鲜明的底色。 改革创新是民航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2025 年明确的 64 项改革任务,涵盖国际枢纽建设、数智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鄂州花湖机场国际货运航线的开通,标志着航空物流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年来,ARJ21安全载客突破千万人次,C919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通用航空与无人机产业的融合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从云端回信到地面落实,从网民建议到政策红利,从民航局的两封回信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民航业的发展轨迹,更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在变与不变中,中国民航业正以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奋力书写交通强国建设的民航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