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李辉)在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深处,内蒙古空管分局土牧尔台导航台的银白色天线在碧空下熠熠生辉。这座守护着华北地区空中走廊的导航台站,正上演着一场充满智慧的生态协奏曲。 近年来,随着当地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喜鹊种群数量激增,这些黑白色精灵在镇内自由穿梭觅食,甚至将巢穴筑进了导航台的核心区域DVOR地网。 作为航空导航系统的关键设备,7.5米高的DVOR地网因特殊的网格结构成为喜鹊眼中的理想家园既避开了地面天敌,网格间隙又便于固定巢材。这些聪明的小家伙不仅叼来树枝草茎,有时也将铁丝等金属物件穿插在网格间,俨然把地网打造成空中城堡。然而,看似温馨的画面暗藏危机:鸟巢材料可能引发设备信号偏差,而盘根错节的巢穴结构让清理工作难上加难。 面对这场特殊的生态保卫战,台站员工展开智慧攻防。初期安装的旋转驱鸟器仅维持短暂效果,喜鹊群很快找到新对策与人类玩起游击战,在网格间不断变换筑巢点位。一线维护人员创新采用竹竿+4米PVC管组合工具,每日化身空中清道夫,仰头数十分钟精准挑落网格间新筑的巢材。这场人鹊博弈中,双方不断升级战术:喜鹊执着于寻找建筑盲区,员工则发展出预判筑巢点错峰巡查等应对策略。每天黎明与黄昏的鹊群活跃期,都能看到维护人员仰首作业的身影。 仰头作业时颈椎确实难受,但能够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就觉得值了。信标台门卫贾师傅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说道。如今,这场持续数月的攻防战已形成动态平衡:既未伤害喜鹊种群,又确保导航信号零差错。这场人与自然的特殊对话,既守护着银翼划过的天际线,也润色着草原生态文明的隽永篇章,成为草原小镇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当晨光再次洒向草原,导航台规律的滴答声与喜鹊的清啼,正合奏着新时代的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