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场定位偏低,明显与深圳的一线城市定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航空市场巨大发展需求不匹配,与深圳的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也不一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深圳民航业的国际化短板,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议论的焦点。   记者注意到,在日前刚刚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首次提出提升深圳等机场国际枢纽功能。虽然表述内容不多,但对于深圳机场今后增开更多国际航线、扩大国际航点覆盖面,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建议打造广深航空双枢纽   一个国际化的都市,通常都有一个国际化的机场,但深圳机场的国际化水平却屡遭诟病。国际航线少、覆盖面不足、洲际航线极度匮乏这些问题不仅给市民出行造成不便,也给深圳的国际化城市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   来自深圳机场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深圳机场国际航线数为16条,通航城市达到15个。虽然深圳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排全国第五(2015年),但国际化业务却长期处境尴尬,排不进全国前10名。   在制约深圳机场国际航线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机场定位太低一直是外界诟病的焦点。据记者了解,此前深圳机场一直被定位为干线机场,而北上广及内陆部分城市的主要机场,则很多都定位为国际枢纽机场或区域枢纽机场。   民航主管部门在国际航权的分配中,首先考虑国际枢纽机场,其次是区域枢纽机场,然后才是干线机场。业内人士分析说,定位的差别会直接影响到民航主管部门其他政策支持力度,并对开通深圳国际航线形成掣肘。   比如干线机场在航权开放、航线审批及空域使用等方面,都会受到较大制约,进而导致深圳的国际航空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其国际旅客分流比例高达83%。在深全国政协委员、东海集团董事长黄楚标表示。   前不久出台的广东省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将深圳机场定位提升为区域性枢纽机场,且提出要提升深圳机场国际化水平。而此次公布的全国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重申了提升深圳等机场国际枢纽功能,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黄楚标建议,珠三角从当前实际出发,应当着力建设广州/深圳航空双枢纽,将深圳机场与广州白云机场共同建设成为珠三角城市群国家级大型国际航空双枢纽。深圳机场的功能提升,应当先是增加国际航线、航班;而后要创建国际枢纽卓越品牌,最终目标则是建成珠三角亚太国际航运中心。   国际通航城市和客流量有望倍增   众所周知,当前珠三角区域有五大主要机场,深圳机场升格并非是重复建设,也不会导致资源浪费。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华昱集团总裁麦庆泉认为,深圳机场成为枢纽机场背后,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支撑。   麦庆泉分析,目前从规模上看,珠三角地区已超越东京,成为世界人口和面积最大的城市带。国际航协预测,2020年珠三角地区航空旅客吞吐总量将达2.3亿人次,而现有机场群的年保障能力不足2亿人次。   此外,香港机场去年高峰小时容量已达68架次,趋于饱和。将深圳机场升格为枢纽机场,不仅可以满足珠三角的需求,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深圳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甚至可以主动承接香港航空市场外溢功能。麦庆泉说。   记者从深圳机场获悉,随着深圳机场口岸去年实现24小时通关,加上深圳市政府加大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深圳机场空域、口岸及产业政策环境的一系列重大改善,使得深圳民航国际化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   比如,今年上半年,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有望在深圳机场落地。相关数据显示,仅2014年深圳入境过夜人数就超过1200万人,如果其中一部分能转化为深圳机场的出入境客人,深圳的国际旅客将相当可观。   72小时过境免签和24小时通关同时实现后,也有助于吸引更多航空公司在深圳机场开通更多国际航线,这对于优化深圳机场国际航线网络布局,提升深圳机场的国际化水平将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深圳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圳机场正加快开通更多洲际航线,争取年内实现欧美澳洲际航线重大突破,并将在一带一路沿线新开和加密更多亚洲航线。上述负责人说,预计今年底,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通航城市将超过20个,每周国际客运航班量将至少在200班以上,十三五期末可实现深圳机场国际通航城市和客流量倍增。   如果按照双枢纽建议,黄楚标认为,广深两大机场要走差异化之路。其中,广州机场应着重建设国际国内复合型航空枢纽;深圳机场则应当侧重大力发展国际航线,打造门户型国际航空枢纽。通过广深双枢纽的错位协同发展,全面提升珠三角作为亚太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战略地位。(记者邓翔)   ■相关   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   深圳打造国际航运中心条件成熟   航运中心已成为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航运中心建设,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进而推动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建议,深圳有优势和条件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希望有关部门予以重视。   张育彪介绍说,深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亚太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口、中国大陆第四大航空港。深圳可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有效连接。   同时,深圳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华南地区对外贸易门户、珠三角地区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也迫切需要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集聚物流、贸易、金融和信息等各类要素,增强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对内辐射带动能力。   深圳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条件已经成熟。张育彪认为,深圳在港口实力、城市发展、政策优势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仅次于上海,优于国内其他的港口城市。因此,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深圳不可或缺。   比如从港口实力上看,深圳港是全球重要的国际枢纽港,不仅拥有强大的腹地经济和现代化港口设施,还拥有较高国际知名度。深圳港是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已与20个重要港口签订国际友好港合作协议,是拥有友好港最多的港口。   从城市发展来看,深圳形成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有着金融与专业服务为主的国际航运高端服务产业基础。以物流业为例,深圳是全国物流节点城市,拥有完善的海、陆、空、铁物流集疏运体系,深圳物流增加值在GDP中占比超过10%。   另外,作为最早的改革开放先行城市,深圳的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船舶管理、海事咨询、法律仲裁等航运高端服务产业已具雏形,设有航运交易所和船舶交易所,全球主要航运高端服务企业大都在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加之深圳具有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政策优势,未来可依托港深一体化,加快深圳港航产业转型升级。   鉴于上述优势和条件,张育彪认为,国家应支持深圳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统筹协调推进过程中的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衔接,政策制定等重大问题,形成中央、地方合力共推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