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你登上长城,流连于崇山峻岭的壮观景色,天空中一架无人机缓缓降落,送来一杯刚做好的咖啡外卖。   这不是科幻电影片段,而是中国发展低空经济中的一个真实场景。   北京在八达岭长城开通了这座城市首条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爬长城口渴了,不需再步行50分钟山路去便利店,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咖啡、可乐5分钟就能送到身边。   坐直升机出行也更加常见。在中国另一座大都市上海,多条低空空中载客航线已开通,从上海浦东机场打飞的到江苏省昆山市,原来开车2小时的车程仅需约25分钟便能抵达。   一开始担心会颠簸,但飞得很平稳,也没有耳鸣等不适,沿途看看风景很惬意。体验打飞的的昆山市民季晓洁说,乘坐一趟花费1600元,以后有机会还愿意尝试。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超过5000亿元。据中国民航局预计,到2025年,国内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市场前景广阔。   今年,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内许多城市尝试乘势起飞。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支持低空经济发展。   苏州等城市还有望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eVTOL是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的空中交通工具,并不需要跑道。业内人士认为,这对未来低空飞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该试点对航线和区域有相关规划,将600米以下空域授权部分地方政府直接管理。   苏州在低空经济产业端已形成贯通研发、制造、应用的全产业链,提供超200亿元专项基金支持,今年新签约相关项目超300个、总投资超900亿元。   在与苏州相邻的无锡市,一架由匈牙利飞机制造商玛格努斯研制的双座轻型运动类飞机近期投用。据介绍,这款飞机加满汽油能飞1600公里,后续还将在无锡开发更多用于空中体验、应急救援、飞行培训等领域的轻型飞机。   无锡市政府数据显示,目前该市已集聚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近160家,设立低空产业基金30支,开通低空航线32条,总长度1320公里。   低空经济是新经济蓝海,其中蕴藏很多商业发展机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说,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环境打造、场景应用推广到产业体系构建,低空经济会经历一个长期性、系统化的推进过程。   除了出行与物流,这些空中飞行器还在农业等领域大放异彩。在中国的田间地头,农民可以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出来,施肥、喷药、播种等都能交给无人机。全国农技中心数据显示,中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增长迅猛,目前已超过25万架,而2014年,这一数据仅为695架。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徐宁表示,从载人出行、物流运输、农业生产到旅游观光、医疗救护,低空+的范围正不断拓展,潜力巨大,未来尤其需要因地制宜扩展低空经济在服务业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