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购买机票后,倾向于选择经济舱前排、紧急出口处座位以及部分过道或靠窗的座位,但实践中,这些好座位有时却被一些航空公司大量锁座而无法免费选择,需要付费或用里程积分兑换。还有乘客在线上值机时发现无法选择的座位,却可以在线下柜台值机时免费选择。(据12月14日《法治日报》报道)   付费选座作为一种增值服务悄然兴起,然而,付费选座背后存在的规则不透明、是否涉及不正当收费等问题,正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亟须引起行业内外的重视并努力破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付费选座并非洪水猛兽,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航空公司通过差异化服务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是市场细分和精细化运营的体现。比如,对于商务乘客而言,靠近舱门或出口的位置便于快速上下机,节省时间成本;对于家庭出游的乘客,连在一起的座位则能更好地照顾家人。因此,有特殊要求的乘客通过付费选座机制,能够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价值的最大化。   但问题在于,当合理变成任意,朦胧代替透明,付费选座便有了航空公司单方面逐利的嫌疑,乘客的合法权益就会受到损害。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以及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这意味着,航空公司在推出付费选座服务时,必须确保信息全面公开,包括但不限于座位分布、付费标准、选座规则等,避免利用信息不对称诱导消费。   但现实中,一些航空公司的做法却让人难以接受。比如,线上显示座位紧张,须付费解锁好座位,而线下柜台却能免费选到;或是通过复杂的积分兑换规则,让普通乘客难以摸清头绪,感觉被套路。同时,原本有可能选到的座位变成了付费才可以坐,乘客的权益是不是被削减?有没有补偿?对这些问题航空公司始终没有正面的答复,显得不那么理直气壮。   解决这些问题,须从多方面着手:一是增强透明度,建立统一信息披露平台,确保信息充分且一致;二是合理定价,考虑成本与乘客的接受度,线上线下价格应一致,并关爱特殊群体;三是技术创新,运用大数据、AI优化选座系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座位推荐。   长远来看,付费选座的健康发展还依赖于整个航空业服务理念的提升和市场竞争的良性驱动。航空公司应意识到,真正赢得市场的是那些能够持续提供优质服务、尊重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市场已经证明,那些在服务创新上走在前列,同时又能妥善处理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企业,才能收获乘客的青睐和口碑。   市场虽大,但人心更重;服务虽新,但诚信为本。付费选座作为一种创新尝试,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前提是必须建立在合法透明、公平公正的基础之上。航空公司须铭记:任何商业行为都应在法律与道德的框架内进行,尊重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