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3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近年来,各地中小机场或支线机场的建设热潮渐渐兴起。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我国新建机场将达70座,改扩建机场101座。据了解,规划中提到的新建机场,全部是支线机场。   然而,全国多数中小机场都在经历着亏损。1天下来19个人,一周只有5架航班起降这种情况在各地中小机场并不鲜见。多数小型机场的运转,已经处于不得不面对靠巨额政府财政补贴维持的现状。   中小机场如此亏损,为何仍难挡疯建潮?央广夜新闻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各地掀起中小机场建设狂潮   2014年是河北省内机场建设狂飙突进的一年。承德、邯郸、邢台、北戴河机场正在紧张施工,衡水机场、沧州机场、唐山机场改扩建工程都将启动前期工作,曹妃甸机场也将开展前期论证。   类似的建设潮已在全国掀起,在狂飙突进的机场建设背后,是地方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不少城市十分重视机场可以带来的经济效益。   现在我们在建环城南路,把机场和高铁连通起来,在高铁建个高铁产业区,在机场建个航空产业区,现在碧桂园已经进驻这里,有4000亩地,准备在这里搞城市综合体。江西省宜春市发改委副主任龙荣敏认为,发展临空产业经济有助于实现机场盈利,也是促进机场周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地方政府对建设中小机场有较高热情,这似乎也得到了国家民航管理部门的支持。民航总局局长李家祥曾经就此表态,机场建设就应该超前,我们现在的机场建设,不是超前了,恰恰是大大滞后了,改扩建造成的浪费更大!   多数中小机场亏损,靠巨额财政补贴维持   多地掀起的这股中小机场建设潮持续发热,然而看似繁荣的背后却是全国多数中小机场亏损,靠巨额财政补贴维持。咱们这个机场建成以后,很可能是赔钱的,中小机场,基本上都赔钱。这缺口怎么办?市政府补贴啊。承德机场建设管理局副局长蒋晓松坦言。   此外,周边大型机场、超大型国际机场巨大的虹吸效应也使小机场的生存更加困难。   洛阳是中西部地区地级市城市中唯一的国家一类航空口岸,但由于其处在郑州新郑机场和西安咸阳机场两大国际机场之间,航线少、飞机小、票价高等使其竞争劣势日益凸显,旅客吞吐量增长缓慢,不得不面临如同鸡肋般的尴尬境地。   经营的困难第一是航班架次不多,这是一个重要因素;第二是辅业也上不去,商业、餐饮、广告也上不去,基本为零。 江西省机场集团公司宜春分公司总经理谢亦寿认为,支线机场初期亏损是普遍现象。   的确,机场业作为带有公益性质的产业,投资大见效慢,初期国家扶持可能是必须。与此同时,如何依靠自身能力,摆脱市场捧着行政的奶瓶称号,仍需思考。   运营堪忧,中小机场如何扭亏为盈?   据了解,目前国内机场的收入主要依靠航空性收入,收取飞机的停机费、起降费和廊桥费等,可现在许多中小机场从航空公司获得的收益,远远比不上机场给航空公司的航线补贴。   江西是几个支线机场发展较好地省份之一。早在2011年,江西省机场集团公司提出打造江西旅游特色机场群的发展战略方针,现已取得初步成效。有专家建议,打造江西旅游特色机场群,还需要各地做大做优旅游产品,而这些也正成为各地政府共识。宜春市旅游局局长雷恩奇对记者表示,下一步将针对高端游客需求,把不同景区的服务水平、硬件设施得到提高。加大和周边机场的联合,降低航空成本。   安徽黄山机场也充分发挥小机场停靠时间短、流控少等自身优势,不断增加吞吐量。应该说前几年我们很困难,(虽然)现在我们还亏损,但是我们还在慢慢向好的趋势转变。 黄山屯溪国际机场总计里赵鹤平表示。    在国外,各国机场运营情况也不尽相同   美国作为世界上小机场数量最多的国家,机场市场定位更侧重社会效益,但其经济效益也并不差,大多数机场都是盈利的。这与美国人首选飞机出行的习惯有关。   在日本,机场分四类,挂着国字号的日本各个机场运营上也面临巨大压力。从去年7月起,日本实施了一项新法律,允许民营企业运营机场。按照这一法案,国家和地方政府管理下的机场、跑道等机场设施所有权仍归政府所有,但运营权可以交给民营企业。   在欧洲,更有一些主打小支线的航空公司,虽票价低,但依靠其充分的周边服务开发,也能实现充分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