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节奏。受此影响,全球民航业更是一度陷入了寒冬。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2022年,全球航空业累计净亏损额将达2010亿美元。 疫情对全球航空业冲击巨大。航空公司被迫削减成本并调整业务,在各国政府的财政支持下渡过难关。但由于各国政府相关旅行限制措施尚未取消,国际旅游市场严重低迷,航空业复苏仍面临严峻形势。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威利沃尔什直言。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航业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国内多地疫情的局部反弹,进一步影响到了行业整体复苏的步伐。 近日,多家航空上市公司披露中报预告,业绩普遍亏损。其中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航)、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航)、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航)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亏都在百亿元以上,三大航空公司上半年合计亏损预计超过457亿元。 此外,包括春秋航空、华夏航空、吉祥航空在内的非典型或支线航空公司也均出现亏损,亏损额均在10亿元左右。一时间,如何助力行业尽快走出寒冬,成为中国民航业从业者们最为关心的话题。 亏损成为上半年民航业关键词 众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航空运输业造成巨大冲击,并将压力持续传导到航空公司、主制造商、产业链及机场、服务公司等,且无法预测这种影响将持续多长时间。 尽管航空公司及飞机租赁公司纷纷调整飞机引进计划、缩减资本开支、持续加强风险管控和现金流管理,但是亏损似乎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7月15日,国航、东航、南航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国航预计2022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为185亿元到210亿元;东航预计2022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为170亿元至195亿元;而南航预计2022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为102亿元到121亿元。 疫情、油价、汇率成为上半年民航业遭遇巨额亏损的三大主因。威尔森分析师徐宏直言,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导致国内航线投入大幅减少;国际航线投入仍持续受限。 徐宏强调,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全球航空业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油价攀升、汇率波动进一步加剧了航空公司效益改善的难度,主业相关投资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样受到影响。 东航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冲击,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民航运输生产跌入低谷,运输总周转量293.4亿吨公里,为2019年同期46.7%;旅客运输量1.18亿人次,为2019年同期36.7%。 更为关键的是,东航总部上海经历了疫情冲击的严峻挑战。该负责人表示,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等,也进一步加重了公司的成本压力。 南航上半年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南航运力投入和收入客公里同比分别下降34.3%和42.6%,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54.8%和64.8%。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不仅是航空公司业绩受到三大因素严重波及,机场上市公司也未能幸免。 记者查询数据发现,深圳机场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6亿元至6.3亿元;白云机场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4.66亿元至5.70亿元;而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上海机场,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12.3亿元至12.9亿元。事实上,除厦门空港上半年实现小幅盈利外,其余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均为负值。 在疫情、油价、汇率的三重打击下,上半年民航业亏损高达1089亿元,创下民航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亏损金额。光大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亏损成为上半年民航业关键词。 复苏组合拳正在加紧落地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助推全球航空业复苏,各国多管齐下采取措施。 一方面,各国政府均加大对航空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补贴、减免税费等多种形式进行财政支持及援助;另一方面,航空公司自身也通过削减成本、加强合作、采用客改货等商业创新模式自救,这些举措都为航空业的逐步复苏奠定了一定基础。 上半年民航旅客运输量1.18亿人次,同比下降51.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36.7%。其中,4月民航旅客运输量处于低谷,仅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4.8%。 中国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副主任吴世杰介绍说。 吴世杰同时指出,虽然4月民航业表现欠佳,但是5月、6月两个月却实现了较大回升,民航旅客运输量环比增速分别为53.2%和82.2%。特别是6月,运输规模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46.2%。其中6月29日,民航单日旅客运输量再次回升至100万人次以上。 民航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实现V字形反弹,离不开各项政策支撑,也正是相关金融、税收等一系列民航业纾困政策组合拳的落地,给民航从业者打了一剂强心剂。 中国民航局综合司副司长孙文生透露,在金融信贷方面,民航局在落实好航空公司、机场应急贷款656亿元基础上,又争取新增航空公司应急贷款1500亿元。 记者了解到,中国民航局还为国航、东航、南航提供了财政支持,各争取注资30亿元,同时为首都机场集团注资20亿元,预拨首批国内客运航班中央补贴资金32.9亿元。 而在税费减免方面,上半年民航局为民航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125亿元,暂停了2022年航空公司分支机构增值税预缴,预计全年减少资金占用约18亿元。孙文生补充说。 此外,针对燃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费增加,中国民航局协调国产航油出厂价格阶段性让利,降低航油进销差价。数据显示,该项举措预计全年可为航空公司降低燃油成本33亿元。 与此同时,为了让民航业尽快复苏,中国民政局还协调各地,推出了阶段性缓缴社保、减免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等措施,进一步减轻各大航司和机场的压力。 走出寒冬还需做到哪几步 尽管民航局出台的各项纾困政策主要缓解了航司现金流压力,帮助航空公司能够持续运行。但行业专家透露,今年全行业已经亏了1000多亿元,超过了过去两年的亏损总额,有12家航空公司资不抵债,经营压力依然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多家航空公司开始花式自救,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和手段,减轻疫情停飞和燃油涨价带来的经济和成本压力。 记者获悉,从2022年7月起,南航培训中心计划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推出日语培训,同时在今年暑假,面向6岁至16岁孩子推出7天6晚的航空夏令营,让孩子们学习航空知识,学习生存技能。 与此同时,记者在南航培训公众号看到,南航培训中心还面向全社会教授法语零基础培训课程,分为面授课和网上直播课两种形式。法语语音零基础面授班25人以内小班,20课时800元;法语语音零基础直播班,20课时500元。 深圳航空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如今受疫情影响,有时候一个航班购票的只有寥寥几位旅客,航空公司可能因客座率低取消航班,这对确有出行需要的旅客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因此,深圳航空推出一订飞的服务,在特定时间内执行航班起飞日期前3个自然日内不取消航班,指定航班30日内不取消的规定(含航班起飞当日,天气原因及公共安全原因除外),以此保障旅客的正常出行。 东航控股的上海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从专营航食转型为兼营航食和地餐的企业。东航食品分别获得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和海关部门颁发的《国境口岸卫生许可证》,经营范围由航空领域拓展至商场超市等各类食品流通领域,以空餐地享为主题,在地面从事餐饮行业,在全民航领域属于首例。东航特色餐食品牌东航那碗面还入驻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两个平台。 实际上,从2020年至今,春秋航空董事长直播卖机票、出售机身广告,东航首发随心飞产品,四川航空推出外卖火锅,华夏航空微信小程序开售航点时令水果等农副产品这些自救举措在民航业内掀起不小的波澜,除了市场上增加了更多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人们也感受到各大航司对重振市场的信心和正能量。 在民航从业者积极行动的同时,民航业还在借助接下来的暑期旺季,加速回血。 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进入暑运以来,旅客的出行需求明显增加。7月以来,民航单日航班量持续保持在1万班以上,7月4日-7月10日一周内,客运航班量达到7.1万班,环比增长12.1%,较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旅客运输量为738万人,环比增长13.8%,特别是7月8日、10日,单日航班量均超过1.2万班,恢复至疫情前约64.5%。 同时,航司也加大了暑期运力,南航暑期计划执行航班超16万班次,其中国内日均计划航班量超2200班次,主要涵盖新疆、西南、西北以及华东等热点目的地市场。海南航空计划新开或增频约15条国内航线,包括北京至西宁、广州至兰州等。 国际航线方面,中国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徐青透露,民航局正稳妥有序恢复国际定期客运航班的工作,加快推进国际航空市场的恢复。海南航空也于近期发布了多条国际航线复航计划,包括北京往返东京、北京往返莫斯科等。 对于下一步的计划,徐青表示,民航局全力做好航空公司暑运新增、优化国内航线支持工作;同时继续深挖航空市场潜力,推动干支通,全网联航空服务网络建设。还将增加航班时刻供给,对国际航班恢复给予政策支持,确保暑运期间航班运行安全有序。 徐宏表示,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供给增速放缓和需求恢复加快,票价弹性效应或将凸显,因此民航业板块长期投资价值确定性较强。同时,各大机场也将显著受益于航空需求复苏,有望迎来业绩的拐点。 高考结束后,暑运旺季有望催化航空出行需求集中释放。航空弱需求边际改善确定性较强,需求底部二季度已现,国际国内都将迎来需求快速反弹,三季度航空复苏或超预期。徐宏预测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