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超过两年的严格限制性措施之后,随着中国政府最新一轮对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进一步缩短入境隔离期限,以及近期陆续对国际航班运营审批的恢复、熔断政策的调整,这也意味着已经长期在最小限度经营的国际航线业务真正进入恢复期。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6月27日下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变化是调整了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按照最新的防控方案,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   7+3激活潜在需求   从2020年疫情在全球大范围爆发之后,虽然中国国内一度疫情防控向好,但由于大量输入性病例随国际航班进入,因此中国政府开始实施严格的边境防疫政策,以防止更多输入性病例流入。   这其中不仅包括大幅度削减国际航班,更包括设置第一入境点、熔断以及强制性的隔离观察。虽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大多数地区都已经开始逐渐放松对出入境的管控政策,甚至很多国家都陆续开始取消对于入境人员的核酸查验等变化,但由于包括上海等在内的中心城市在奥密克戎病毒传播下依然形势严峻,因此中国一直没有放松对于出入境的管控。   但这一状况在近期开始发生变化。其中就包括一些城市开始悄然调整对入境人员的隔离观察政策,以及一批新的国际定期客运航班近期获批重启。   这一调整虽然依然要求对风险人员进行隔离管理,但相比此前最高14+7的期限相比,近期已经开始逐渐出现松动迹象,一些地区不久前就已经开始将期限缩短到10+7,陆续更有调整为7+7,而此次通过疫情防控最权威的指导政策明确提出调整为7+3,无疑将激活更多潜在的旅行需求,从而促使航空公司有动力增开航班。   如果是之前最高21天的隔离政策,对我来说还是有些无法接受,因为会影响到回来之后很多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安排,所以就一直没打算回国。一位在去年因探亲而在美国一直未归的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如果按照现新的政策对回来之后的一些安排影响就小很多,所以现在已经开始计划回国了。   国际航线回归?   如果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严格的限制性措施以及熔断政策导致中国相关的国际航线运力紧张,票价飞涨,从而限制了很多人的归国路,那么这个情况近期也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阿联酋国家航空公司阿提哈德航空宣布于2022年6月29日起恢复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至北京的直飞客运航线,该航线是近期国务院应对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对入境北京直飞国际客运航班调整以来开通的首条定期直飞航线。   在此前严格的限制措施下,疫情前旅客吞吐量过亿,全球排名第二的顶级枢纽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2020年吞吐量下滑至三千万,全球排名滑落到第七位,这其中除了国内航班量的缩减之外,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国际航线的大量停飞。   防控措施最为严格的时候,首都机场一度通过设立第一入境点的方式将出入境航班量降至最低,原本中国最大的国际口岸过去两年里门可罗雀。   中国民航局相关负责人在不久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目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筹下,民航局正在与部分国家商谈,逐步、稳妥增加定期国际客运航班,满足人员往来需要。   从六月开始,有关赴华国际航班熔断政策的统计时间也开始从落地后7天调整至落地后5天,种种迹象都表明出入境政策在经过两年的严控期之后开始转向松动期。   世界卫生组织 (WHO) 长期以来一直建议,关闭边境并非管理全球疫情的有效手段。疫情在全球蔓延期间所观测到的证据佐证了此论点。   不久前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第78届年会上,国际航协副理事长康拉德克利福德(Conrad Clifford)表示,重振公众对政府处理公共卫生危机和边境限制措施的信心至关重要。   中国的航空公司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的两年多以来蒙受了巨大损失,其中就包括过去十多年里一直处在高速发展的国际航线业务,在疫情期间航空公司不得不让很多昂贵的远程宽体客机大量停场闲置。过去十几年里中国的航空公司在航油价格波动、地区局势变幻以及国内外竞争加剧的诸多不利条件下,通过广泛连接世界为中国航空业在全球竞争力和话语权的提升做了巨大的贡献,但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却一直在绝境中苦苦支撑,好在新的政策变化让航空公司看到了希望。   71%的旅客认为应该像疫情爆发前那样旅行。随着常态化旅行复苏进程的加速,我们将回归到大家最关心的,即实现航空业的可持续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和行业应该忘记这场疫情的教训。未来,我们将会面临更多的全球公共卫生威胁。将新冠肺炎疫情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应用于未来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才不会辜负因疫情而失去生命的数百万人。克利福德强调。